华尔街的另一面:骗子、小偷和大白鲨| 巴伦书单
彭韧
2019-08-05 14:00:09
除了高端专业的金融交易,华尔街也有坑蒙拐骗和巧取豪夺,这几本书能够帮助读者见识和理解华尔街的另一面。

作为一条被全世界当作金融界象征的街道,华尔街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光环,也许真正去过华尔街的人,会对它的狭窄和逼仄感到有些意外。其实华尔街就是一条普普通通不到500米长的街道,一头连接着纽约东河,一头连接着一块墓地,整条街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并不是交易所,而是古朴的三一教堂。

本周的“巴伦书单”为读者推荐几本描写华尔街另一面的投资书籍。我们推荐的第一本书,很多读者即使没有真正读过,也应该大都听说过它的名字,那就是《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专业论述如何投资的书,但是它的名字以一种充满街头智慧的方式,提出了一个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的问题: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如果说华尔街承诺给客户挣大钱,那么为什么买下豪华游艇的却是银行家、股票经纪人和交易员自己?

 


这本书出版于上世纪20年代,作者小弗雷德·施韦德(Fred Schwed, Jr.)其实算不上资深的金融行业从业者,就连他进入金融行业本身也是阴差阳错。20世纪20年代初期,已经读到了大学四年级的小弗雷德因为晚上6点后在宿舍里容留女生而被普林斯顿大学劝退,后来他去华尔街干了几年,作为一名职业交易员,他还在1929年的市场崩盘中破了产。

小弗雷德把在华尔街的体会和感悟都写在了这本《客户的游艇在哪里》中,很多人可能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是很少有人像他写得这么妙趣横生,金句频出。有人评论说,即使是大作家马克·吐温来写华尔街,可能也不过如此。有意思的是,马克·吐温也是个失败的投资者,他在股灾中几乎赔光了自己所有的钱,靠着辛苦在全球巡回演讲和写小说才赚回来。

仅仅只是“有趣”还不能完全解释这本书的长盛不衰,更重要的是,小弗雷德在接近百年前所描绘的那些现象,直到今天我们还能从每天的市场交易中见到:说话模棱两可的分析师,费尽心机推销有毒产品的交易员,经常错得离谱但总能自圆其说的“专家”们。《傻瓜及其金钱》的作者罗斯柴尔德评论说,华尔街用电脑取代了铅笔和绘图纸,但除此之外,大体相同,投资者需要找到自己信任的人,而财务顾问也需要过上好日子,如果必须让某一方失望,那一定会是前者。

股神巴菲特也是这本书的忠实粉丝,他推荐说“金融行业人士应该人手一册”。这本书的另一个忠实粉丝是美国财经作家迈克尔·刘易斯,作为小弗雷德后辈学弟的刘易斯,在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为自己想写的80年代华尔街故事寻找灵感时,意外发现了这本书,顿时感觉如获至宝,一口气就读完了,随后迈克尔·刘易斯写下了另一本关于华尔街的经典《说谎者的扑克牌》。

 

跟小弗雷德一样,迈克尔·刘易斯进入华尔街的经历也有些阴差阳错,他大学本科时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艺术史,后来又去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但是却一直找不到进入投资银行的门路,直到在一次远方表亲走后门让他参加的的慈善晚宴上,他认识了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一位高管夫人,这位夫人将当时还对证券交易一窍不通的刘易斯介绍进了所罗门兄弟公司。

刘易斯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干了四年,这四年中他正好赶上了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和垃圾债券兴起的黄金时代,他从一个证券市场的门外汉成长为一个为公司赚了上千万美元的明星交易员,但在内心中,刘易斯从来没有真正接受过那种有些粗鲁蛮横的投行企业文化。在从所罗门兄弟公司离职后,刘易斯把自己的投行经历写成了这本《说谎者的扑克牌》,一问世就被认为是描写上世纪80年代华尔街文化的经典之作,刘易斯也再次转型成为一名商业畅销书作家。

书名“说谎者的扑克牌”来自于交易员中一种流行的纸牌游戏,它比拼的是谁更加能够哄骗和恫吓对手,交易员们相信这个游戏模拟的就是真实的交易世界。这本书的一开头就是一个让人有些惊悚的赌局:所罗门兄弟公司董事长古特弗伦德拍下了前所未有的100万美元赌注,而被挑战者,所罗门兄弟公司最优秀的债券交易员梅利韦瑟应对的方式,则是反过来提出把赌注再加码到1000万美元,最后,古特弗伦德被梅利韦瑟给吓退了。

这个小故事佐证了刘易斯在书中的判断:交易厅里的那些人也许学历不高,但在洞察人类的无知方面,他们个个都是博士。很多交易员是凭着自己的动物性本能而不是交融专业知识在做交易,这让当时的华尔街充满了草莽的江湖气息,公司高管更像是带着大家攻城拔寨的带头大哥,对于员工的照顾和维护近乎于帮派组织,同时也期待员工对公司有如帮派成员般的回报。

比如书中主角之一刘易斯·拉尼埃里,19岁时就在所罗门兄弟收发室工作,周薪只有70美元,但是在他的妻子生病之后,公司二话没说为他支付了1万美元医药费,这换来了拉尼埃里对公司的无限忠诚,这之后很多年,他带领着抵押债券部门成为了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支柱部门,为公司赚回了无数个1万美元,这个故事说明当时投行的家族式氛围在某种意义上是成功的。

不过,刘易斯在书中也坦率承认,很多投资银行实际上是在把客户作为交易对手而不是服务对象,它们把自己不想要的债券推销给客户,有的交易员甚至直接说,愚蠢的客户是一笔绝妙的财产,但是,当无知达到某种程度时就变成了负担,因为他们会破产。这种零和博弈的销售行为近乎于欺诈,但是直到多年之后的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它在华尔街大行其道。

无论是小弗雷德,还是迈克尔·刘易斯,描绘的都只是华尔街的潜规则,它们虽然可能违背商业伦理但并不违反法律,而下面两本书则直接刻画的是华尔街的犯罪行为。第一本书的名字就异常直接:《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Den of Thieves)。


《贼巢》描写的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股市和债券市场的内幕交易,以迈克尔·米尔肯、伊凡·布斯基、马丁·西格尔和丹尼斯·利文为首的四个华尔街金融从业人员,利用人脉和信息优势,通过监管漏洞来进行股价操纵、内幕交易和恶意收购,最终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上市公司到监管机构、律师和会计事务所以及财经媒体,金融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几乎全部被卷入,当时媒体评价,这个案件是世界金融史上的代表性犯罪案件,其他的金融案件都只能说是这个案件的缩小版和删减版,这本书也是著名电影《华尔街》的故事原型和灵感来源。

整本书分为两部分:“违法”和“追捕”,前一部分是叙述这四个人如何结识、如何串谋违法的细节,后一部分则是执法部门追捕围猎他们的过程,整个故事就像悬疑小说一样惊心动魄。值得一提的是首犯迈克尔·米尔肯后来的结局,在出狱不久后他就被诊断出罹患癌症,被医生宣判只有一两年的时间可活,但米尔肯凭借惊人的意志力,彻底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严格控制每天的脂肪摄取量,最终真的控制住了病情,康复后的米尔肯还跟他的营养师合作出版了他的防癌食谱,把稿费捐给了慈善基金。

虽然出狱后的米尔肯被证券业禁止进入,但他仍然通过投资教育和慈善事业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至今仍然活跃于美国社会。米尔肯的经历说明了人的复杂性,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洗白”这种词来解释米尔肯的行为。比起米尔肯的故事,最后一本书《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就更加难以用简单的好坏善恶来评判了,它描写的是塞克资本创始人史蒂夫·科恩被一群执法者围猎的故事。


史蒂夫·科恩曾经被认为是改变了华尔街的天才交易员,凭借着外界难以理解的股票交易方式,他几乎白手起家创办了塞克基金,并且做到了150亿美元的规模。但在联邦特工、联邦检察官和证交会执法律师七年的漫长调查之后,他们发现塞克资本在不择手段的追求信息优势,其中也包括利用内幕信息,而这也是这本书英文原名“黑色优势”(Black Edge)的来历。

不过,信息优势在当代金融市场本就意味着巨大的牟利机会,在现实中,获取信息优势是否合法的边界往往非常模糊,无数从业者都在灰色地带中摸索,科恩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而这本书最终也没有给读者一个期待中的“正义战胜邪恶”的圆满结局,塞克资本最终受到指控并承认犯有证券欺诈罪,但科恩本人却并未受到指控,在认罚交纳了18亿美元之后,科恩给公司改了名,成立了新基金,还聘请了原本是对手的联邦检察官来担任新公司的总法律顾问,监管者与从业者的猫鼠游戏互换了角色。

这本书也是热门美剧《亿万》的故事原型之一。很多看过美剧《亿万》的观众会觉得,行事充满政治色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监管者,跟不择手段来获取竞争优势的交易员之间,似乎善恶的边界也在消融。的确,金融领域的犯罪也许不像民事领域的犯罪行为那么黑白分明,就拿《贼巢》的主角杠杆收购大王米尔肯来说,到底是内部人的利益输送侵占了更多的中小股东利益,还是外部的野蛮人收购损害了更多的中小股东利益,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就会有着不同的看法,这种争议也延伸到了中国版本的门口野蛮人“宝万之争”中。无论如何,这几本精彩的书都能让我们对于华尔街的另一面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别忘了,除了高端专业的金融交易,华尔街也有骗子、小偷和大白鲨。

  •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09821号-1
  • 法律声明: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 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商业媒体及纸媒请先联系:Juankang@barron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