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李:中国人为什么需要财富管理?
文 | 金李
编辑 | 彭韧
2019-11-02 22:44:59

不管是2017年年中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是十九大对中国现在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判断,我们经常提到几个系统性风险,包括:部分地区的房价快速上涨,实体经济本身的融资贵和融资难问题,部分企业和地区的杠杆率过高。这些问题的根本症结是,当前中国经济可能过度依赖于把投资性房地产作为财富的主要储值工具。

我们希望通过对中国式财富管理的市场的梳理,把中国现有的金融和经济中重要的问题,从财富管理的角度做一个重新的理解,也试图为解决接下来的问题,找到一些独特的解决思路和路径。

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中国财富管理的现状。过去15、16年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和相应的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狂飙突进地发展,但是,财富管理行业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虽然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仍处在自发、无序、野蛮生长的状态。

从财富管理的参与者来看,财富家庭大多是第一代富裕者,因为我们的父辈没有太多的财富,我们是中国第一代有不少财富是需要管理的,而且在全民范围内需要讨论财富管理的问题。我们的创富能力很强,但守富能力还不够,我们管理财富的能力亟需提高,我们对财富行业的理解也不是很到位。让人们能够形成正确的财富观,这是我写《中国式财富管理》的初衷之一。

另一个角度,财富管理的机构在十多年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很多从业人员是半路出家,自己也在迅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中,对低端、中端、高端到未来的发展还处于了解的阶段,还亟需认清市场发展的规律,做到提前布局。这一系列问题也是促使我写《中国式财富管理》这本书的初衷。

我们首先给财富和财富管理做一个简单的定义。什么是财富?财富在我看来就是对未来的购买力或者是消费能力的储存。首先强调的是未来,当期不适用,未来用的,或者自己不消费,用来交换别的消费品的所谓的购买力。财富管理的目的何在?简单说,财富管理是实现财富本身的保值、或者是增值,最大限度地满足当期需要,并且保有和提升未来的购买力。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在一生中可能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收入,父母给的,自己工作中挣的,各种其他因素所得到的收入,如果进行规划,有各种各样的大目标和小目标,怎么能够把所有资源,所有收入拿来实现自己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目标,最终实现人的一生中最大的满足感、幸福感?这就是对于一个人的财富管理问题的梳理。

对一个家庭或者是家族来说,也同样有财富管理的问题。现在有什么样的资源,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资源,怎么把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比如说家族的前辈们为了让后辈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省吃俭用变成其他的投资,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面,让自己的孩子们未来获得更多的购买力和更多的财富,这就是财富管理具体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企业来说,也有财富管理的问题,甚至对一个地方政府,也有财富管理的问题。怎么把林林总总各种可以使用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最大限度满足一个经济体,不管是企业、地方政府也好,各种不同的大大小小的目标。

总结来说,财富管理就是设定一系列的目标,调动各种资源,利用各种可以使用的手段,最大限度实现这些目标,从而获得最大的满足感。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是否有意识进行财富管理,带来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财富管理可以极大地提升经济个体,不管是人、家族、企业甚至是地方政府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幸福感和满足程度。

另外,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换一个说法,也就是人民群众近乎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怎么权衡取舍,怎么把这些需求排出一个轻重的序列,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满足,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所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好的财富管理?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本身是在快速发展,财富人均和总规模都在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在过去若干年实行的总体上来说富民的国策,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新常态带来的新的需求,带来了很多民营家族企业从原先的制造业向资本市场的升级转型,也带来了财富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个行业未来有巨大的上升潜力,市场本身在快速的变化和提升中。总体说来,我们大部分是第一代财富人群,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远远超过管理财富的能力。

目前财富管理首先缺乏的是一般指导原则,其次是正确的财富观念。针对过去十多年财富家庭和财富客户,财富机构、专业从业人员往往以推销产品的方式和自己的财富客户打交道,很少有人想到财富管理是对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终生的规划、全面的规划。一般的指导原则和正确的财富观怎么建立起来,对接下来中国财富市场的发展是意义巨大的。

 

财富管理的一般指导原则

生命周期理论,这是在成熟市场上非常主流的思维方式,是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提出来的,他最终获得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用来解释长期时间序列的财富管理需求。

由此图我们可以观察,人在一生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是有比较大的波动的,当前的支出和当前的收入之间有比较大的差别,心理学和经济学上,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在长期的生命周期中间,保持相对平滑略有上升的支出的节奏,应该说是能带来最大化的满足程度。那就出现了在他的收入和支出之间很多时候有巨大的差别,用什么方式进行管理这些差别,使得他能够尽可能在全生命周期中间达到平滑和满足程度最大的收入,这是财富管理在长期的生命周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图是根据前面各种心理和财富金字塔设计出来的标准普尔的家庭资产象限图,采集样本超过10万个家庭。

我们要形成正确的财富管理观念,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概念是非常混淆的,似是而非的。

第一财富管理是长跑而不是短跑,是伴随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一生的旅行,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不是说今天我赚了钱,明年赔钱,那种短跑不能决定一个人长期真正的财富状况。

第二,财富管理并不能只看收益率,目前的状况下大部分财富机构和财富客户在交流的时候,只看年化收益率,8%就好于7%,这样做法有它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主要是通过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配置较少。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机构受到各种刚性兑付的约束,随着刚性兑付逐渐被打破,不能只看一个维度的产品收益率,收益率并不是最终的实际收益率,波动性将会明显影响一个人长期的财富积累。另外就是流动性,今天很多的财富客户特别是大客户,经常会被他的财富销售人员引导购买一些长期的金融产品,比如说一些私募股权类投资产品,年化收益率很高,可能是20%,投资期限也更长,5年甚至更长时间。成熟市场里面的规律,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差的产品,需要得到补偿的收益率越高。如果是以牺牲流动性换取的收益率,并不一定是值得提倡的事情。很多优秀的企业往往是最终死于资金链断裂,家庭也是,流动性管理是财富管理重要的一环。

第三,财富管理应该是全局,而不是一时的布置,卖单个产品绝对不是财富管理。

 

解决中国财富管理发展的“拦路虎”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在发生阶段性转变,从原先严重依赖于投资性房地产,向更加广阔的大类资产配置的转变开始。中央反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言外之意就是现在很多人是拿房子来炒的,是因为这些人目前没有发现更好的其他值得做长期资产配置的财富储值工具,这就需要市场调整,提供这些工具,使得老百姓的钱不依赖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储值工具。

部分地区的房价过快上涨,背后是什么?刚性兑付。加上其他财富管理门类不能带来很优秀的资产回报,导致巨量资金涌进房地产,所谓的投资、投机所带来的“刚需”,使得房价的快速上涨。实体经济融资贵和融资难和财富管理的房地产市场依赖症有什么关系呢?当投资性房地产市场提供8%—10%的年化回报几乎不承担风险的时候,当这种市场存在的时候,作为一个投资的工具会大量吸收从实体经济里的资金,因为人们会认为投到实体经济的钱只有年化5%—6%的回报还承担大量的风险。这样一对比,财富是聪明的,再如何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可能也很难撬动资本。除非发展实体经济的回报是有竞争力的。

美国的高净值人口和超额净值人口,财富投资在房地产的规模不超过20%,中国的数据大概是60%。为什么人家是20%,因为美国存在着大量的其他的投资机会,在风险可控的风险溢价处理之后,回报率并不明显低于房地产。中国缺乏这样的机会,导致大量的资金单向涌入房地产。这也是巨大的隐忧,光是靠房地产发展,没办法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占有的房子据说已经是超过30平方米,有的数据说甚至超过40平方米,中国的房产自有率超过90%,这些数字都远远高于西方国家。从房地产市场来看,总体说来,我们的数量是足够的,当然其中有结构问题,一线城市有不足,某些三四线城市包括农村地区有盈余,要在控制总量的情况下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社会大量的资源投资成为钢铁、水泥,新建成很多空着的投资性房地产。

假如说,能够让房地产不是只赚不赔的话,现在我们所说的部分企业和地区杠杆率过高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我们发现很多杠杆,来自于某些企业把资本最终投入到跟房地产有关的行业中间。当一笔生意只赚不赔的时候怎么加大投资者的回报率?答案就是“加杠杆”。这样看来,如果把在房地产本身的回报适当地下降,杠杆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中国的财富管理任重道远,我们是正在看着这个行业处在井喷的前沿,未来有巨大的发展,财富管理依赖房地产的问题得以解决,就能够解决中国下一步发展的拦路虎,使得中国经济获得巨大的腾飞空间。

上图是招商银行和贝恩资本每年做的中国财富市场需求调研。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预计民间可投资财富总规模达到200万亿人民币。在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中,最大的一块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第二大块是投资性不动产市场,第三块是资本市场的产品,包括个人可以购买的股票、债券、新三板等资产。

中国的财富市场在快速增长,是GDP增长速度两倍半到三倍的速度,未来的增长速度还会继续快速增长。再看看中国成人人口平均每人占有的财富规模,从2000年每个成年人5千美元,一路上升到今天的超过25000美元。中国的财富规模相当于全球来说也是非常庞大的。瑞信研究院以美国当地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净财富(按2015年年中的价格计算)的基准来界定中产阶级成年人,并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值系列,按本地购买力计算,得出其他国家的等值中产财富范围。按照这种算法可以得出,在2015年中国的中产阶级虽然仅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按绝对人口计算却是全球最多,达1.09亿名,超越美国9200万名的中产阶级成年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过去十多年的中产阶级所占有财富的总规模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最快的,2000年以来增速超过330%,这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所带来的效应。

财富的快速积累使得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财富国家,不光是最高端,中端的财富人口也在快速崛起。随着中国2020战略的顺利完成,到2020年,财富在1万到10万美元之间的成年人口将达到整个中国成年人口的一半,从而标志中国小康社会的基本建成。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到全民理财时代。这么大的财富规模,财富管理有用吗?当然有用。

中国民间最大的两个财富储存工具,分别是银行存款和投资性房地产,加起来的规模超过60%。这里面存在巨大的问题:很多人担心银行存款甚至跑不赢通胀,从实物购买力来说是缩水的。十九大以后,中国投资性房地产未来的发展,有巨大的政策上的不确定性,未来投资性房地产是否仍然能够作为中国民间财富储值最重要的工具,应该说是见仁见智。

但是,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或者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没有准备好,没有开发出其他的有效的能够替代投资性房地产的财富储值工具。所以,老百姓一方面说不大敢把钱投到投资性房地产里,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很无奈,你不让我投在这儿,往哪儿投呢?证券、股票、债券、新三板、VC、PE、古玩、字画都投过了,没有什么平均的风险收益比超过投资性房地产的,还有一些投资不让我干,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有效、更好的投资的板块。但是投资在房地产上面所带来的问题,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凸显出来了。

之前我们提到,中国老百姓的钱大量放在投资性房地产和银行存款,未来在投资的收益和风险结构上改善的空间有很大。换言之,如果我们做一些适当的优化,是能够做到在风险不增加的情况下平均使得老百姓的财富每年的收入增加1%到2%。这1-2个点的收入,平均一家人相当多了1-2个月的工资。中国GDP则要增加2%到4%,因为我们前面提到民间财富规模是中国整个GDP的2倍还要多。今天我们的GDP增加一个点非常艰难,但由于我们财富管理没有做到足够优化,每年带来是2%的GDP损失。这里面是有巨大的利益空间的。

 

(本文根据北大光华副院长金李教授在 “中国式财富管理与家族企业传承”研讨会上做的主题演讲整理而成。金李,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金李教授亦是全球公司治理联盟的董事和科学委员会成员,曾在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从教10余年,是中国政府“千人计划”的引进人才,亦是英国政府“杰出人才”殊荣的获得者。他的研究专长在于新兴市场金融领域,讲授企业财务、公司治理、资本市场及相关课程。)

 

 

  •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09821号-1
  • 法律声明: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 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商业媒体及纸媒请先联系:Juankang@barron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