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前创新主管:美国互联网没有隐私 |《巴伦》专访
文 |《巴伦》中国撰稿人李成章
编辑 | 康娟
2019-12-06 09:38:31
对于那些总是对中国互联网公司和隐私问题表示极大关注的人,我想说,可悲的是,你生活在一个假象中。

绘图 |《巴伦》Ana Yael

中国是全球移动支付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也是最接近“无现金社会”的国家之一。尽管美国微软、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市值一直领先于阿里巴巴和腾讯。但在科技金融领域,美国却显得比较落后。苹果公司2014年10月上线苹果支付(Apple Pay),谷歌在2018年1月才发布谷歌支付(Google Pay)平台。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科技巨头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表现,似乎也有一些出人意料。在8月7日落幕的AI数据挖掘领域顶级赛事KDD CUP 2019大赛中,中国支付宝安全团队斩获第一名,超过微软、谷歌、Facebook和美国银行等1600多只参赛队伍。然而,Facebook却从去年3月开始深陷数据泄漏丑闻。

近日,《巴伦》采访了IBM前创新主管理查德·图灵(Richard Turrin)。同时,图灵也是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顾问,及畅销书Innovation Lab Excellence的作者。他在金融领域有过20多年的从业经验,曾供职于惠誉评级公司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等金融机构。

在与《巴伦》的对话中,图灵谈到了中外科技巨头的信息安全、科技创新等问题,他试图从一个“中国通”的美国人视角给出答案。

美国网民眼中的隐私,是现实还是错觉?

《巴伦》:您认为美国的互联网用户有隐私吗?

图灵:许多美国人和欧洲人的观念是,我们的数据是私人的,网络对话也是私人的,事实上并不是。你认为你有某种程度的隐私,但是你没有。比如,全世界都不信任Facebook,它是最不值得信任的大型科技公司之一。因为(美国的)这些大型科技公司一次又一次地表明,他们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在使用你的数据。

《巴伦》:是用什么意想不到的方式?

图灵:当你使用Facebook的时候,你的信息就是他们卖的“产品”。说的更清楚一点就是:他们(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不是在卖你的名字和地址。他们是把“你”作为一个产品卖出去。比方说:你是一个55岁以上,住在某某地区的白人男性。他们把你和其他人的这些基本信息一起打包成“产品”卖出去。这就是一直在发生的事情。

所以,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的创始人)会说,听着,我们不卖你的数据。如果从“没有出售你的数据”这个(咬文嚼字的)角度来讲,他们说的是真的。但是,如果你看看最近Cambridge Analytica(剑桥分析公司)爆出Facebook泄漏数据的例子就知道,他们确实出售了数据。

《巴伦》:这些打包出售的信息"产品",主要用途是什么?

图灵:Facebook把你作为一个产品出售,因为你可以被数字化。比如,“你”——你是谁,你喜欢什么,你都做些什么。这对别人(市场上的商家)来说是有价值的,可以用来做市场营销。

你的电子邮件是由谷歌(Google)处理的。谷歌也在卖“你”——你的数据,你是谁,你用你的帐户做什么。 因此,基本上有许多私人公司都控制着你的信息,并有权访问它们。

《巴伦》:您觉得Facebook推出的加密货币Libra可以保护隐私吗?

图灵:加密货币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比特币和其他一些加密货币产品都是匿名的。但是,从技术上讲,它是伪匿名的。如果你看看Facebook在数据方面的声誉,你真的认为你用Libra的交易记录会是匿名的吗?当然不是。

因为你(使用Libra进行交易)的数据将会被Facebook掌握,他们会有关于你在何处、如何花钱消费的所有信息。你会被“变现”,你的信息又成为了“产品”。Libra是一个以“你是产品”为商业模式的公司,正在创造的一种货币。

《巴伦》:支付宝和微信也掌握了用户的消费信息,您认为这跟Facebook一样吗?

图灵:关键是,你必须得仔细想想:Facebook这个公司严重依赖广告收入,它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广告,所以它只能靠卖数据。但是,它们(微信和支付宝)有其他商业模式。这样想就很清楚了。

换句话说,它们(微信和支付宝)更没有动机去卖你的数据,它们有其他方式从你身上赚钱。它们赚钱的方式是通过现金转账或银行服务的手续费,以及微信、支付宝平台提供的生活服务,才是它们赚钱的方式。

《巴伦》:是否有许多外国人认为中国的科技产品不能保护隐私?

图灵:我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关于中国科技公司做的有多棒的文章。差不多80%以上的留言会说,是的,这(中国的科技公司)是一个奇迹。不过,10%至15%的评论也在说,是的,公司是很好,但是中国有隐私问题。

许多欧洲人和美国人有这个担心。但他们对中国科技的看法,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有道理。 

《巴伦》:您为什么觉得他们的看法不够客观?

图灵:在中国使用互联网的基本共识是,我们(监管部门)知道你是谁,所以你必须对你在互联网上的言行负责。

但在其他国家,尤其是在美国,人们认为自己写的东西是私人的,会有一种“我在互联网上有隐私”的想法。直到人们开始真正了解到,美国政府,国税局等都可以查看你的电子通讯和电子转账。美国国家安全局出于国家安全的原因,他们也有权利查看你的信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数据中心办公室就在Verizon(编者注:美国著名电信商)办公室的旁边,确确实实就隔着街对面。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Verizon承载了大部分的美国互联网流量。 

所以说美国人希望发生的事情(网上有隐私),其实是一种关于隐私的错觉。这对美国人来说非常难以接受。因此,对于那些总是对中国互联网公司和隐私问题表示极大关注的人,我想说,可悲的是,你生活在一个假象中。

抄袭、创新与颠覆

《巴伦》:您认为支付宝和微信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图灵: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我想给你一个可以与美国比较的例子。在同样的时期,美国的苹果公司推出了苹果支付(Apple Pay),谷歌公司有谷歌支付(Google Pay),美国还有另一个支付平台Paypal,而且Paypal已经实现了在移动端使用。不过,Paypal的用途仅仅只是一种转账的方式,当然Paypal也在优化功能。苹果和谷歌支付所做的是,在手机中使用了被称为“近场通信(NFC)”的最新技术。

(苹果和谷歌支付)的运行逻辑是告诉消费者——只要你购买了内置NFC通信系统的最新苹果或安卓手机,就可以使用我们超棒的新支付系统了。同时告诉商家,你必须去买一个新的“盒子”,这样你才可以用这个新技术收钱。所以,为了使用这个支付方式,消费者和商店都得额外付出代价。这是彻底的失败,因为不了解市场。 

相比之下,微信和支付宝做的是,让付款和收款尽可能简单。我是知道的,因为我使用过。如果你是商家,你需要做的只是打印出你的二维码,你不需要换新电脑,也不需要换新手机。

《巴伦》:除了使用场景变得便捷,您认为支付宝和微信还有其他什么优势吗?

图灵: 对于大多数不在中国的(外国人)来说,这仍然很难理解。我希望世界上其他人都能理解:支付宝和微信对中国金融普及所做的贡献,它们是真正非凡的具有颠覆性的产品。

如果你看看谷歌支付和苹果支付,它们在美国只是被城市中的富人使用。早期的使用者是旧金山和纽约的技术人员,其他地方没有硬件设备可用。相比之下,微信和支付宝的逻辑是——这应该是一种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技术,而不仅仅是那些有钱买新手机的人才可以使用的技术。

(支付宝和微信)能想到使用二维码技术,这简直太天才了。这个技术帮助了人们,甚至成为了中国的一个特征,因为大家都是参与的一个部分。穷人即便没有银行卡也在使用微信和支付宝,他们并没有被排除在外。就连街上的乞丐也用二维码,对不对?而且人们再也不用亲自去银行排队等候了。

《巴伦》:您认为苹果或者像万事达这样的信用卡公司,会不会有一天也在美国推出二维码支付?

图灵: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欧洲。在欧洲实际上已经有一些本地可以使用二维码的支付系统。不过,就在一两个月前,支付宝签署了一项协议,将与欧洲的六家小型支付服务提供商合作。因为目前这几家供应商的支付系统并没有互通,支付宝将要做的是将他们整合,推出一个统一的“欧洲二维码”系统。当然,你也可以在这个系统上使用支付宝。

这太棒了!因为如果你想要让比利时的一家二维码小公司,跟另一家丹麦公司的二维码系统互通。他们会说,好吧,我们可以做到,但这需要金钱和时间。 支付宝说:“好吧,那我来投资,我会让你们变成一个网络。同时,这个网络也将支持支付宝。” 支付宝根本不需要在欧洲单独再建立自己的支付系统。

《巴伦》:那么美国发展的现状呢?

图灵:到目前为止,二维码在美国还没有被广泛使用。美国有趣的一点是,尽管苹果和谷歌支付是非接触式支付的主要提供商,但它们的市场占有率都相对较低, 就连非接触支付在美国实际上也没有被广泛使用。

部分原因是因为在美国人们喜欢使用信用卡,而且现在信用卡已经实现非接触式的支付了。美国人会说,我已经用信用卡进行了非接触式支付。我同意,但这不是一个服务的平台。它仍然得靠你去银行办一张卡出来,这就像1965年的技术。 所以直接的答案是,我看不到它立即被应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情况不能改变。

《巴伦》:您认为中国的科技公司,最吸引人之处在哪里?

图灵:你可以看看微信,美国人一般都说微信是Twitter(编者注:美国一款社交软件)的翻版。是的,最初是的。如果你看看腾讯公司的QQ,在十年或十五年前的样子,确实是一个基于通讯系统的复制品。但是腾讯所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复制,微信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东西。

有趣的是,你观察一下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比如Twitter或者Facebook,在过去的五到七年里,它们的变化相较于阿里巴巴和腾讯要小得多。它们(Twitter或者Facebook)已经进入了短讯领域多年,但这不是一个很大的延伸。所以,现在才想进入金融业。

再比如说,优步(Uber)当然是一家创新型公司,确实给共享汽车业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后就停止了。如果优步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共享平台,或者至少在美国是,这就足够了。那也可以。但是,你再看一下滴滴,你会发现滴滴做的更多,共享汽车、生活服务和金融服务。你比我更清楚滴滴提供了多少服务。相比之下,优步有共享汽车,最近开始提供Uber Eats(外卖服务),然后还有什么? 

所以,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互联网企业,它们正在通过创新,不断地改变自己。这个特质使得我被中国互联网企业,以及中国科技公司的产品生态所深深吸引。我正在计划写我的下一本书,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科技公司,尤其是科技金融公司。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像我一样了解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是如何创新的。

《巴伦》:期待您的新书,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09821号-1
  • 法律声明: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 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商业媒体及纸媒请先联系:Juankang@barron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