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东:贝莱德欲通过“集散”术在A股获得长期收益
文 |《巴伦周刊》中文版 撰稿人 吴海珊 编辑 |康娟
2021-10-08 16:04:39
2021年是贝莱德在华布局取得最显著进展的一年。
截至9月29日,贝莱德的新视野混合基金已经运营22天了,自成立以来下跌了0.46%,跑赢了近一个月平均下跌2.38%的同类基金。

作为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第一支外资公募基金,该基金在诞生之初就备受关注。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甚至喊话贝莱德在中国的投资是个“错误”。但是贝莱德不仅坚定地看好中国,而且表示未来在中国的布局也会继续加码,推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客户“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最大资管公司之一,贝莱德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业务,进入中国也已经有15年。
2021年是贝莱德在华布局取得最显著进展的一年。
2021年5月,贝莱德和建设银行全资子公司建信理财及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的合资理财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公司获批,贝莱德持股50.1%。
6月,贝莱德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FMC)获批,成为首家获准在中国独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外商资产管理公司。8月,贝莱德基金的“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获中国证监会批准。8月30日,该基金公开发售,共计募资66.8 亿元人民币,认购总户数超过 11.1万 户。据介绍,该基金将聚焦五个领域新能源、泛消费、数字化革命、养老、产业创新升级。
近日,《巴伦周刊》中文版对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贝莱德基金董事长汤晓东进行了专访,探讨了贝莱德在华的发展战略。
汤晓东是一名资管老将,在加入贝莱德之前,曾担任中国证监会国际部副主任、华夏基金总经理、广发证券副总经理等。

以下为经过编辑的采访实录:

1
中国是贝莱德全球业务布局的重点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负责整个贝莱德在中国的业务,2021年以来贝莱德在华相继成立了合资理财公司和公募基金。未来贝莱德在中国的布局是什么? 
汤晓东:贝莱德在中国开展业务已经超过15年了,在贝莱德整个全球业务布局中,中国一直是发展的重点。最近又在中国开展本土的公募基金和理财业务,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有机会覆盖更广的中国投资者,这是贝莱德未来在中国发展的大方向。
目前贝莱德的计划是把这两个平台都打造好,提供更好的、更多的产品。作为一家全球性的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希望未来能够提供全面的投资解决方案,包括主动、被动指数等各类的策略。
贝莱德的业务遍布了38个国家和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客户利益为优先,将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优化和拓展全球业务和平台的发展理念。接下来我们在中国市场也会一如既往的继续秉承这个宗旨。
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财富积累在加速,叠加近年来资本市场在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市场生态和投资者保护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整个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些都给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系统化、趋势性的新的机会,也给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所以贝莱德希望给中国投资人提供符合中国市场特色、能够匹配他们投资目标、可以持续持有的投资产品和服务,这是贝莱德在中国建立本土公司的目标之一。 
《巴伦周刊》中文版:今年监管部门的一系列强监管动作,令相关行业中国公司股价承压。海外投资者对目前中国到底适合不适合投资是有一些争议的。索罗斯也抨击了贝莱德在中国的投资。今年3月先锋领航也停止暂停申请中国公募基金牌照。贝莱德怎么看这个问题?
汤晓东:贝莱德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是有一个比较长期的目标。 
就目前来讲,经历了全球疫情之后,中国不论是疫情控制,还是经济复苏方面都领先全球。叠加中国要加快资本市场开放,国际资本也在增加对中国市场的配置,未来中国的市场规模也将继续扩大。
对贝莱德来讲,对中国的投资,不管是对服务国内客户,还是我们的全球客户都是有帮助的,我们能够向全球客户介绍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推荐他们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配置。 
2
贝莱德在华第一只基金的投资策略
《巴伦周刊》中文版:贝莱德在中国的第一支基金叫做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国国内也有不少新兴行业的基金,贝莱德这支资金会有何特殊之处? 
汤晓东:每一个市场都有自己的特色,贝莱德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一直也在讲,“to be Chinese in China”,每个国家的市场投资者的需求都不太一样。贝莱德一直希望能够实现本土化,同时也希望能够发挥在全球的专业能力,提供更多符合本土市场特点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中国企业在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正越来越多地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意和品牌提升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 
所以这个基金希望能够从全球的大的视野着眼,关注时代的变化,聚焦新能源、大消费、数字化革命、养老产业创新升级等5个大的增长领域。结合过往投资A股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给中国投资者带来长期可持续回报。 
贝莱德新视野基金的变特殊性还是需要靠时间来验证,它的投资策略,主要是通过从好行业、好公司、好的管理层以及合理的估值这4个大的维度来筛选优质的个股。
贝莱德一直强调“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也就是寻找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高品质的成长股。 
《巴伦周刊》中文版:“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和“绝对收益”之间有何不同?贝莱德如何实现? 
汤晓东: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要关注收益的来源,有些收益是承担了很高的风险带来的,也就是说市场好的时候它的业绩会好,但市场不好的时候它的业绩也会不太好。 
贝莱德希望在风险可以量化的基础上能够取得合适的回报,这种回报相对来讲能够可持续。 
贝莱德采取的策略是——个股相对集中,但是行业主题相对比较分散,希望通过“分散”和“集中”的这种相对应来取得比较好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当然具体的操作细节每个基金经理都不太一样。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刚才讲到贝莱德会着眼看长期的投资收益,您的长期大概是指多长?是不是有一些投资目标? 
汤晓东:长期有多长,是根据客户的自己的投资的年限来定的,对于我们这支公募产品而言,我们是希望客户能够长期持有,同时希望在投资策略方面能够提供高质量稳健可持续的投资回报,这样不管客户持有多长时间,都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投资体验。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在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工作了二三十年。您认为目前A股市场投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 
汤晓东:就贝莱德刚成立的这只公募基金,它的目标标的既包括景气行业的合理估值水平的公司,也包括尚未受到市场普遍关注的成长期的高品质的公司,是一种组合,它的投资逻辑的出发点是通过聚焦全球视野和长期高品质成长机会来进行投资,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发掘一些符合目标的股票。 
贝莱德核心目标就是在风险管控下能够创造长期收益,并不完全按照白马股还是成长股来区分。 
3
投资者需要长期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在中国的公募基金公司也工作了很多年,现在到了贝莱德,从您的角度来看,中国投资者有一些什么特点,中国的产品在与国外产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汤晓东:其实中国投资者需求也是在慢慢的变得更具备长期可持续性。他们对解决方案的需求越来越大,贝莱德在中国也是希望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能够覆盖主动管理、指数ETF方面等各种投资策略,希望给投资者带来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一直强调“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但我理解的解决方案都是针对资产价值比较高的客户。贝莱德提供的是什么样的方案?
汤晓东:这也不一定,比如现在市场上有些 FoF产品,对于投资规模不是很高的投资者来讲,也能够提供解决方案。 
就贝莱德来讲,目前贝莱德在中国有两个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和理财合资公司,覆盖的投资者范围就比单个公司要广泛一些。
贝莱德刚刚发了第一支基金,接下来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中国的客户在各方面的配置的需求。
《巴伦周刊》中文版:下一步贝莱德会推出什么产品?
汤晓东:贝莱德希望未来推出更多的产品,包括主动股票产品、固收产品、指数ETF以及其他一些核心的产品。 
4
贝莱德能给中国资管市场带来什么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在贝莱德的工作与您之前在国内公募基金的工作,在理念工作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汤晓东:第一,加入贝莱德之后发现它有很多的在国际上运行多年的管理经验,能够构建比较高效完善的公司治理的框架,树立客户利益至上的经营理念。 
第二、它有比较严格的风险把控要求,当然现在国内的资产管理机构也在高速的发展,很多核心的竞争优势,国内机构也都在建立和提升。 
中国市场发展的机会很多,不管是国内还是外资资产管理机构都能够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怎么看贝莱德公募基金未来在中国公募市场上发挥的作用?
汤晓东: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有很大的潜力,所以各类公司都有发展的空间。 
贝莱德希望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建设的进程,和其他国内一些领先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希望能够利用在全球获得的专业能力,提供本土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巴伦周刊》中文版:在券商或商业银行领域,外资在中国市场一直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在公募领域会不会再次出现这种情况?
汤晓东:其他的行业我不是特别了解,在资产管理行业,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第一,中国的监管部门一直在推动资本市场的开放,鼓励外资进入,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 
第二、贝莱德希望通过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以及在全球投资风险管控方面的经验,帮助中国建设一个更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资产管理行业。 
《巴伦周刊》中文版:贝莱德在中国运作多年,是否获得了实际回报? 
汤晓东:整个的公司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通过过去超过15年的发展,我们增加了对中国市场的理解。熟悉了本土的监管框架和整个的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今贝莱德通过设立本土的基金公司和理财合资公司,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专业的本土团队,来构建投研及产品创新能力,给不同的客户提供贝莱德独特的投资和资产管理的服务。 
文 |《巴伦周刊》中文版 撰稿人 吴海珊
编辑 |康娟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

  •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09821号-1
  • 法律声明: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 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商业媒体及纸媒请先联系:Juankang@barron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