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2023:复苏式增长来临,综合金融领航,平安将率先启动价值重估|公司观察
文|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梁沐
编辑 | 喻舟
2023-03-21 09:01:44
扎根中国经济市场土壤、具备综合金融长期独特发展优势的保险金融集团正在领先获得价值重估和升级。
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之际,市场开始强调经济运行的整体好转,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成为宏观经济积极信号中较为明确的落点。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资本市场也同样呈现出势头向好、预期修复的特点。

政策的具象化表现包括持续积极的宏观经济、回升的消费和宽松的货币环境。在这一"被渴望的市场"中,扎根中国经济市场土壤、具备长期本土发展优势和综合平台端口的金融集团正在领先获得价值重估和升级。中国平安(601318.SH; 02318.HK)就是其中之一。
板块迎来积极发展顺风的同时,资本市场的估值修复情绪表现得十分明显。财报发布前一周,中国平安获融资买入额居首,合计净买入额达6.39亿元。去年11月以来,中国平安港股股价迎来了一波升势,至今已累涨超过64%;A股同期涨幅也超过了26%。3月16日中国平安发布2022年财报后,股价应声上涨,3月17日A股和港股分别收涨超2%。
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了平安集团可持续的增长潜力。在去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消费需求承压的背景下,平安仍实现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83.65亿元,同比增长0.3%;营运ROE达17.9%。同时,平安注重股东回报,向股东派发全年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42元,同比增长1.7%,持续提高现金分红。 
对此,中国平安的管理层在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表示,2023年是中国平安回归高质量成长的一年,对2023年充满信心。
平安的韧性来自哪里?中国平安为什么能以领先于行业的速度抚平波动、实现稳定的价值回报?《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在分析险企龙头向上生长的估值空间时,必须读懂中国平安独一无二的底层优势:综合金融。
当外部和宏观环境稳定、积极的基调得到确定,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将更能够更加稳健地发挥其立足于中国市场的优势。多家机构、大行认为,在今年经济复苏预期向好的背景下,地产反弹资产受益、综合金融护航发展的中国平安正在迎来复苏式增长的反转契机。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姚波在该公司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股价还是低估的,未来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平安过去的分红也比较稳健,每年都提供稳健的现金分红给股东,希望未来在股价上有更好的表现,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
目前,杰富瑞维持中国平安的买入评级,看好平安医疗科技板块的盈利前景和收入增长;高盛报告给予平安A/H股买入评级,目标价分别为78元人民币和69港元。日前瑞信也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中国平安"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由62.5港元上调至70港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综合金融模式锻造平安的“钢铁长城”
在中国平安2022年度的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自豪的宣布:"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已取得阶段性的成功而且具备持续性"。
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始于1995年,平安集团的成立正是基于马明哲对于在中国实现综合金融模式这一构想,可以说综合金融的模式与架构是融于平安血液和基因中的。以保险业为根基,平安集团相继在信托、银行、资管等领域崭露头角,形成了"保险+银行+投资"的三大业务支柱。
综合金融的核心逻辑是,依托"一个客户、一个账户、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平台,高效、便捷地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多种产品、多种组合、多重保障。反过来看,在业务运营中,这一模式能够通过交叉销售、交叉服务推动业务战略协同,进而提高客户黏性,创造更多业务和利润的增长空间。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不断打磨、迭代适应中国市场和客户需求的独特路径,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正在发生蝶变。"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而且具备持续性。过去三年很艰难,但是我们的客户数、客户合同数、营运利润都稳步增长,这很不容易。"谢永林表示,我们一直认为综合金融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提升服务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增加风险管控,能够形成整个集团的稳定利润结构,能够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数据就是明证。2022年年报显示,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优势已进一步在获客和客户黏度上显示出其领先于行业的优势。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个人客户数近2.27亿,全年新增客户2970万。客均合同数稳步增长至2.97个,较年初增长2.1%。
最能代表综合金融模式优势的指标是客均合同数。截至2022年12月末,有近9020万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平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在整体个人客户中占比39.8%。2022年,平安集团核心金融公司之间客户迁徙超2496万人次。谢永林在中国平安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22年底,平安2.3亿金融客户数中,拥有4个合同的客户超过9000万,拥有20个合同的客户超过200万。他介绍称,根据内部经营分析研究,当一个客户平均持有4个以上产品/服务合同时,客户流失率会低于1%,强客户黏性是综合金融优势之一。"综合金融构建了集团稳定利润结构、强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钢铁长城。"
此外,在更加高效、快捷地满足客户多方面需求的同时,综合金融模式通过客户黏性的提升促进平安旗下保险、银行、信托、基金等多种产品的交叉销售与交叉服务,提升客均销售能力、客均利润。
这一"获客-黏性-销售能力"闭环的优势,最鲜明的证据是保费收入的领先和利润的增长。2022年度,平安集团原保费收入7691.4亿元,持续领跑五大险企,对公渠道综合金融保费规模同比增长15.2%。2022年,平安集团个人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2.0%至1326.36亿元,在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中占比89.4%。
在去年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得益于独特的综合金融模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平安的多项业务保持稳健发展,产险业务稳定增长。2022年,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980.38亿元,同比增长10.4%;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95.8%,同比优化3.1个百分点。
作为平安综合金融模式重要而独特的一环,在产品、服务、渠道等多方面为综合业务增长提供支持的平安银行经营业绩也稳健增长。2022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98.95亿元,净利润455.16亿元。
除此之外,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在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不同规模的产业客户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围绕一个客户、N个产品的"1+N"服务模式能够帮助平安聚焦大中型客户、小微客户和金融机构客户分层经营,这一优势意义从平安团体业务指标的稳步增长就可看出:2022年,团体业务综合金融保费规模同比增长2.7%,其中对公渠道保费规模同比增长15.2%。
从产品、服务、战略等多方面看,可以说,综合金融模式已经成为平安跨越周期和抚平波动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平安长期价值发展与兑现的独特护城河,也促进了平安业务的持续稳健增长,巩固了其长期价值的叙事逻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寿险改革迎来曙光 多项指标回暖
在中国平安看来,综合金融模式的优势不仅在于形成源源不绝的客户平台,也在于旗下多板块业务的战略协同、抵御周期波动。在综合金融模式这一核心源动力的助推下,“产品+渠道”双轮驱动的寿险改革成效也愈加鲜明地显现出来。
平安联席CEO陈心颖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寿险改革已完成第一个三年的“深度改革”目标。多项指标数据可以验证改革成效正逐步显现。预期2023年一季度及全年新业务价值可实现正增长。
在逐渐企稳的代理人渠道方面,数据显示,去年平安寿险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1%,人均月收入同比增长22.5%,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优质新人占比亦持续提升。稳定绩优方面,2022年平安寿险钻石代理人人均NBV同比提升14%,人均收入提升12%。
平安也是行业内唯一积极拓展其他创新渠道的。其中,寿险销售的另一个来源,新银保渠道的贡献也十分亮眼。平安寿险来自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5.9%,对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度大大提升。据了解,匹配新银保改革,平安银行新优才队伍已招募超1600名精英理财经理,服务集团110万财富客户,产能是绩优代理人的1.4倍,贡献稳步增长。此外,聚焦三千万“孤儿单”客户的社区网格化队伍已在25个城市进行推广,人力规模从2022年初1000人增至近8000人,队伍100%专科及以上学历,实现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超14个百分点。依托平安产险的数千个地方分支机构,平安已在七个省份试点推动下沉渠道,结合下沉市场的保险消费场景进行深化探索。
产品创新上,平安寿险改革一方面推动保险产品更新迭代,另一方面强化“保险+服务”的创新优势。
保险产品方面,平安人寿基于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市场利率下行及权益市场波动等行业趋势,做大做强财富管理及养老保险市场,更新迭代推出年金险、终身寿等系列保险财富类产品,匹配居民财富增值、养老保障等需求。以其目前销售火爆的盛世金越(年金)为例,具有现金价值长期刚性递增、养老资产持续成长、养老金领取自主规划等多重优势,兼具财富增值与传承、养老储备、健康保障等功能,推出后销售火爆,颇受市场青睐。
“保险+”服务成效明显,持续深化“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的差异化优势,拉动平安寿险NBV增长。据了解,享有"保险+服务"权益的客户为平安寿险贡献的新业务价值占比达到55%,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 “保险+健康管理”,2022年平安寿险已累计服务约1,859万客户。新契约客户中,超76%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平安臻享RUN”自2021年推出以来,经历2次迭代升级,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服务都是由平安自营的医疗健康生态圈赋能,相比依赖于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模式而言更具质量优势。陈心颖介绍,“保险+”服务中,两年前仅有1成保险客户选择医疗健康服务,现在这类客户达到5成。

  • “保险+居家养老”,截至2022年12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32个城市,超2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其累计上线服务项目超500项,订单履约率达成99%,客户整体评价良好。

  • “保险+高端养老”,项目布局已落子深圳、广州和佛山,基本完成珠三角区域布局,未来也将在北京、杭州等地陆续布局。据了解,高端养老项目对平安寿险保单带动效果也十分显著。

医疗健康养老生态,为综金护城河带来客户流量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的不断升级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也不断发挥作用,将其金融服务延伸到医疗健康管理、生活出行、个人理财等领域,通过新时代的场景扩张,不断与时俱进地优化升级金融服务。
“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随着医疗健康战略不断升级并成为平安的未来价值中枢,通过综合金融与医疗健康生态圈的相互赋能与联动式发展,平安在不断夯实"保险+服务"的产品创新和独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依托自身综合金融的规模及渠道优势,平安通过"管理式医疗模式"链接支付方与供应方,在医疗、康养、养老等多方面形成了服务和产品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实现“有温度的金融”。
对此,在中国平安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平安联席CEO陈心颖进一步解析,平安的“管理式医疗模式”有点像“联合健康+拼多多+美团”,联合健康是到店、拼多多是到线、美团是到家,平安比到家更进一步,到家里提供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简单来说,是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平安拥有2.27亿的个人金融客户,我们用统一的采购标准,确保为客户提供最高性价比健康医疗养老服务,并提供到线、到店和到家的服务网络。
从支付方看,2022年,集团医疗健康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5.5万家,平安健康付费用户数超4000万 ;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近1400亿元 ;享有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对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占比持续提升。
从供应方看,平安的客户规模和庞大的需求造就了其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巨大吸引力。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平安自有医生团队近4000人,外部签约医生超4.5万人。高质量且品类丰富的医疗服务产品又反过来保障了客户黏性,进而不断巩固提升医疗健康生态圈的稳定性和成长力。
不仅金融主业为平安的医疗健康业务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和深厚的优势,医疗健康生态圈对平安金融的赋能效果也十分明显。最新财报显示,在平安近2.27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41个、客均AUM约5.45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0倍。
“保险+健康管理”方面,2022年平安寿险已累计服务约1859万客户。新契约客户中,超76%使用健康管理服务,获得客户广泛认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在医疗健康产品的升级和创新方面,综合金融模式另一个重要的优势是,平安的银行板块能够更加高效地通过数字化赋能养老业务,进而带来保险服务和产品的升级。平安银行打通账户、数据、产品、权益等,并构建统一的基础架构平台,从而绘制客户养老数据全景图,数据的迅速反馈将进一步助力服务队伍提供更专业的养老及投资服务。
可以看出,依托综合金融模式的核心动力,平安的寿险改革、医疗健康生态圈等多方面业务都在获得高质量增长。在3月16日的业绩发布会尾声,在近年业绩发布会上均未发声的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罕见地回应了外界对高质量发展的提问。
马明哲一锤定音。他表示,平安理解并践行的高质量发展包括3个关键要素,第一是可持续,第二是增长的结构,第三是增长的质量。他认为,平安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过去20年来保持业务、利润的双位数增长,未来也有理由坚信继续实现双位数的增长;增长的结构稳定,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综合金融稳健,医疗健康养老则是未来最大的需求;增长的品质优良。平安此次披露的营运ROE是17.9%,近年来也一直稳定在16-18%,增长的质量良好。
复苏式增长来临,在我国经济走向常态向好、行业获得估值重估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合理预期,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将通过更加可持续、高质量的业务布局与资源释放,不断提升整体增长的品质与效率,持续领航平安的长期、高质量发展与价值实现。
文|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梁沐
编辑 | 喻舟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投资建议不代表《巴伦周刊》倾向;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09821号-1
  • 法律声明: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 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商业媒体及纸媒请先联系:Juankang@barron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