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最危险的五个字:这次不一样|《周期》书摘
霍华德·马克斯
2019-05-20 14:35:00
周期消失这种事,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将来也永远不可能发生。

编者按

上周我们在《巴伦》解读了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的投资哲学,本周我们经由中信出版社授权,从霍华德·马克斯的新著《周期》中摘选了一部分内容供读者继续深入理解马克斯。在《周期》的第17章《周期的未来》中,马克斯谈到了一个投资中常见的信念:这次不一样,我们已经驯服了周期,以前的悲剧再也不会发生了,而马克斯则试图让我们相信,“这次不一样”是投资中最危险的五个字,因为只要还有人在参与经济,周期就永远不会发生改变,经济和市场从来不是直线运行的,过去不是,未来也肯定不是。

回顾我的投资职业生涯,一路走来,我亲眼见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那些专家学者说,这种周期或者那种周期再也不会重复发生了。他们的理由有很多种,包括经济富有活力、金融不断创新、企业管理进步、中央银行行长和财政部部长无所不知,由此他们分析认为,经济周期也好,企业盈利周期也好,周期性波动将来再也不会重复发生了。

我花了一些时间思考这个主题,后来我在1996年11月写了一份投资备忘录《这次会有不同吗》。在文中,我首先引述了前几天《华尔街日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详细地叙述了很多理由,由此推断,美国这一波经济增长将会继续下去,再也不会出现经济衰退了。这篇文章开头第一段说:

从公司董事会会议室到家庭的起居室,从政府的办公室到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已经普遍形成了一个新共识: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已经得到驯服了。

这一轮经济增长到现在已经持续了67个月,远远超过“战后”平均水平。不仅如此,《蓝筹股投资通讯》调查访问了53个“顶级”经济学家(他们都是我最喜爱的专家,也是我在1996年7月写的投资备忘录《预测的价值》中的第二部分所讨论的主题),其中51名专家预测下一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为1.5%,甚至更高。密歇根大学的调查发现,在消费者中预期未来还会出现5年好光景的人数更多,而预测将来会出现差光景的人数更少。

西尔斯百货公司的董事长说:“经济增长后必定会发生经济衰退,这种说法不对,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规律。”美国第五大石油公司阿莫科公司的董事长说:“我想不出任何理由相信,这一轮增长不能持续5年。”著名食品集团莎莉的首席执行官说:“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能造成经济周期下行。”(《经济周期已经被驯服了,很多人这样说,很多人惊呆了》,《华尔街日报》,1996年11月15日)

这些人在1996年斩钉截铁地说,从此经济周期的波动不会再来了,经济只会持续地向上增长,再也不会向下衰退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的代表周期从此不再来了。相反,5年之后,2001年就出现了一波轻度衰退,几年之后,2008—2009年又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大衰退,这很可能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经历的最强烈的周期下行。我在1996年11月写的投资备忘录《这次会有不同吗》中,也引用了很多其他著名企业领导人的类似判断:

“我们现在的经济繁荣只会继续,不会中断。”

“有人说,我们美国经济现在的繁荣将来肯定会消失,再度发生经济衰退……我忍不住要大声地提出反对意见。”

“我们正在步入美国历史上一个黄金时代,现在只是开始。”

“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建立在一个稳健的、繁荣的基础上。”

在考量这些说法合理性的时候,有一点很重要,提出这些看法的人,都是鼎鼎大名的大人物:皮尔斯–箭头汽车公司的总裁,纽约股票交易所总裁,布什码头公司总裁,美国总统。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的那两句话,其实是很久以前说的,甚至你可能猜出来说它的人是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总统。这些大人物说这些话的时间是在1928年到1929年,这些话是吉言,但当时可不是吉时,很快美国就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衰退,且困扰整个世界超过十年。这些大人物说,经济只会增长而不会放缓,经济周期已经消失,经济将来再也不会出现衰退,结果却错得离谱。

2000年后,美国经济“永远繁荣”的预测又重新抬头。尽管这次没有直白地说“再也没有周期了”,但是很多投资家、银行家、媒体坚信,风险没了。实质上,周期没了,风险没了,两种说法是一回事。

美国前任财政部部长蒂莫西·F.盖特纳在自传《压力测试》中,这样描述2003年他来到美联储时所感受到的气氛:

经济学家开始争论,美国经济能保持这么多年的稳定发展,是否形成了一个新常态时代,一个稳健增长的大时代,一个弹性适应冲击几乎可以持续到永远的新时代。大家越来越有信心地认为,可以开发衍生产品和其他金融创新来对冲和分散风险,用更好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下滑,用更好的科学技术来平滑存货周期。这三条长绳缚住苍龙,从此毁灭性的大灾难会成为过去,永不再来。

这种经济学家所标榜的永久性经济繁荣,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稳健”。这意味着,经济持续稳健地增长,已经成了大家普遍的认识。这样就符合我所说的最危险的情况: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大家普遍相信根本不存在危险的地方。很多媒体发表文章提到,以下三种力量导致风险被消灭:美联储无所不知又无所不能,那些现金流充裕的国家对美国证券的需求持续不断地增长,华尔街有重大金融创新。

所有这些公开声称“周期已经消失”的说法,不仅仅是完全错误的,而且非常值得我们注意,每次这种说法出现的时间点都正好是在经济出现一波上涨达到周期最高点的时候,或者这些媒体大量传播“周期已经消失”的说法,肯定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推动经济更快地增长。而之后发生的事件,可不是一般的痛苦:1929年到193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2000年到2002年美国股市三年大跌一半(这是1929年以来第一次连续3年下跌),2007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在这篇投资备忘录《这次会有不同吗》中,我先是回顾了前面引述的那些盲目乐观的说法,目的是对这个主题得出我认为非常重要的结论:

当然,这些观察分析并非表示周期不会重复发生,而是表明那些展望未来的人变得过于自信了。经济周期、企业周期、市场周期将会继续循环发生,只要有人参与做出关键决策,就会有周期循环。我认为这意味着周期将会一直循环,直到永远。

……有一个时间,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市场将来会变得更好,那就是市场处于谷底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疯狂地抛售,价格都是白菜价。而当市场创出历史新高,投资人过度乐观的时候就非常危险了。务必牢记,过去市场走势一直有周期,将来市场走势肯定也会有周期。

“这次不一样”,是投资世界最危险的5个字,特别是在市场价格走到历史上极端估值水平时就更加危险,可是这个时候说“这次不一样”的人特别多。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说“这次不一样”,其实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是,过去产生周期循环的规则和过程已经暂时中止了。但是过去金融市场的周期波动,并不是由于物理规律或者科学规律发挥作用而产生的。在科学上,前面有因,后面就会有果,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非常稳定可靠的,每次重复都有同样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如果发生A,那么就会发生B”。但是在金融世界和商业世界尽管确实也有一些基本原理发挥作用,但是由此总结出来的真理,和科学上的真理有非常大的不同。

究其原因,就像我多次重复说过的那样,因为有人参与。人的决策对经济周期、企业周期、市场周期产生了巨大影响,事实上,经济、企业、市场的构成要素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易。而人做的决策,并不是科学的。

有些人会把历史、事实、数据考虑进来,有些人做决策像一个“经济人”。但是即使最不动感情、最坚忍的人,也容易受到人的影响,而失去客观性。

著名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写道:“想想看,要是电子有感觉,研究物理学会是多么困难!”也就是说,如果电子有感觉,我们就不能指望电子总是做出科学家所预期的电子会做的事情,那些物理规律就会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关键人是有感觉的,而且人才不会让那些所谓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科学规律绑住手脚。人总会把情绪和性格上的弱点带进自己的经济决策和投资决策中。人们会错误地在本来不该过于兴奋的时候变得特别兴奋,又会错误地在不该过于沮丧的时候变得特别沮丧,这是因为人容易在诸事顺遂的时候过于夸大周期上行的潜力,而人又容易在诸事不顺的时候过于夸大周期下行的风险,因此人的参与会让趋势走到周期的极端。我在上本书《投资最重要的事》中写的几段话可以作为基础,引导我们回顾关于周期持续性的几个要点:

我们这个世界存在周期的基本原因是人类参与。机械性的东西会走一条直线。时间只会向前持续不停地运动。只要有充足的动力,机械也会这样持续不断地运转。但是历史和经济这些与人有关的过程,其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多变的曲线,它们的变化有周期性。我觉得这是因为,人是情绪性的,很难一直保持客观,不会始终保持一致,也不会一直稳定不变,人经常是反复无常的。客观因素确实在周期中扮演着一定分量的角色,比如量化关系、世界性事件、环境变化、科技发展,公司决策等。

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周期,但是人在分析这些客观因素时,心理和情绪会起作用,导致投资人过度反应或者反应不足,从而决定周期波动的幅度会过大或过小。

人们如果感觉良好,觉得事情现在进展得顺利,就会对未来非常乐观。他们的行为也会受到这种乐观心态的强烈影响。他们会花更多钱,存更少钱。他们会借钱来满足个人享受,或者借钱来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尽管这样做会让他们的财务状况更加危险(当然像风险这样的概念,人们在满心乐观的时代,就会通通忘记了)。然后,他们变得愿意为得到现在的价值,或者为得到未来的价值,支付更高的价格。

投资人往往只看一步之遥的过程,赋予其机械般的可靠性,并按照这种非常稳定的可靠性过度推理。他们忽视的是情绪扮演的角色:贪婪时助推周期向上走,恐惧时助推周期向下走。

情绪在周期里发挥的作用,有两个方向:第一,情绪放大客观因素的力量,由此导致周期走向极端,而最终不得不进行修正;第二,情绪导致市场参与者忽视周期性事物的周期性,而正在此时,意识到周期波幅过大至关重要,也是最有可能投资盈利,或者最有可能避免亏损的时机,比如熊市和牛市的第三阶段。

下面这段也来自《投资最重要的事》,也许可以用来帮你总结关于周期一再重复发生的观点:

周期循环一再发生,永远不会停止。如果真有那种完全有效的市场,或者人们做的决策完全只靠数字计算而不动感情,那么也许真的会把周期(或者至少是走到极端的周期)驱逐出市场。但是永远不会有这种情况。

经济会有增长和下滑,因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既会增长又会减少,而消费支出增加或减少,是因为人们对经济因素或者经济体系之外所发生的政治事件和自然事件所做出的情绪反应不同。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人们会预测未来形势一片大好,从而过度扩大生产设施和增加存货;而当经济掉头下行的时候,这些生产设施和存货会变得过剩,从而增加负担。银行在经济增长良好的时候,会过度慷慨,企业能用很便宜的成本获得很多资金进行过度扩张;而后来当事情变得不好的时候,银行又会收紧银根,再好的企业也难获得资本。当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时候,投资人会对公司的股票做过高估值;而当公司业务遇到困难的时候,投资人又会对它们的股票做过低估值。

忽视周期,简单地外推趋势,是投资人所做的最危险的事情。投资人的行为经常建立在一厢情愿的想法上:公司现在做得好,投资人就倾向于认为将来会一直这样好下去;投资的资产现在跑赢了市场,投资人就容易认为将来会一直跑赢市场。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公司现在做得不好,投资人就容易认为将来会一直不好下去;投资的资产现在跑输了市场,投资人就容易认为将来会一直跑输市场。其实,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完全相反。

深入理解情绪和情绪导致的过度行为,是本书的一个关键。周期性偏离长期趋势线,主要产生于人的过度行为以及最终走到极端之后出现的修正。证券市场明显是这样的,证券市场实质上不过是投资人做出决策的集合(投资人的决策经常像羊群一样盲目地追随大众),他们希望自己的决策后来被证明能够赚到钱。但是经济和企业其实也是这样的;经济和企业也许看起来像独立、运行良好的机器,但是经济和企业本质上不过是一群人在做决策,因此会周期性地偏离长期趋势。

菜鸟投资人看到这种现象,也许会相信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比如他们认为从此没有周期。但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经历了周期后,这些投资人吃过亏了,上过当了,有经验了,就应该认识到像周期消失这种事,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将来也永远不可能发生。认识到这一点,投资人以后做投资就有优势了。下次,当你面对一个以“周期已经中断”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交易时,记住,要是你赌周期不会再来,那么你必输无疑。(《投资最重要的事》)

我在22岁的时候刚做投资,那是1968年,我这个投资菜鸟,刚好赶上了漂亮50明星股的投资热潮。我身边的人都比我有经验得多,天天滔滔不绝地大谈漂亮50明星股,以及这50家公司多么伟大,它们的成长潜力大到无边无际——任何坏事情都不会发生在这50家伟大的公司身上,因此漂亮50明星股的股价没有上限,只会越涨越高。我这个只有22岁的投资菜鸟,听了这么多投资老手的话,就全信了,至少我不记得自己质疑过他们的看法。他们觉得漂亮50明星股永远只会涨不会跌,这种看法太极端了,完全不合逻辑。因此,我也很幸运,刚做投资就让市场给我上了一课,让我深刻地理解周期、价值、风险。我当时因为刚参加工作,没有多少钱,所以只在这些错误的投资理念上下了很小的赌注,交的学费还不算多。

市场给我不断地上课,我也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慢慢变得不再那么天真和幼稚了。1973年,市场给我上了一堂石油行业周期课。当时阿拉伯石油国家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我组织花旗银行做出反应,当时美国的油价从20美元一桶猛涨到60美元一桶,能源分析师看不到还有什么能阻碍油价持续上涨。1980年市场给我上了一堂电脑行业周期课,电脑这个伟大的发明导致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非常多生产磁盘驱动器的企业,后来事实证明这些企业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

后来,凭借过去积累的几十年投资经验,我能够看清市场是不是走过头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能够看出科技股、网络股、电子商务股的大泡沫涨得过度了,此后又能看出来正是资本市场毫不怀疑的行为最终导致2007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能看出市场过度上涨或者过度下跌,以及市场涨跌过度如何助长周期,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每个投资人需接受的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人们容易走极端,永远不会停止,因此,这些极端最终必须得到修正。周期不会发生改变。经济和市场从来不是直线运行的,过去不是,未来也肯定不是。这意味着投资人只要能够理解周期,就能找到赚钱的良机。

  •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09821号-1
  • 法律声明: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 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商业媒体及纸媒请先联系:Juankang@barron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