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再次成为热门投资
文 | 《巴伦》撰稿人|阿维·萨尔兹曼
编辑 | 郭力群
2019-06-14 10:43:06
过去十年,从纸质病历到数字病历的转变创造了由提供电子记录的公司组成的新行业。虽然大多数医院和医生办公室都已经建立起电子记录系统,同时来自纳税人的支持也正在枯竭,但电子健康档案(EHR)正再次成为热门投资领域。新一代公司正在竞相改变这一行业,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也对此很感兴趣。

过去十年,医生办公室和医院已经完全从纸质病历转向了数字病历。这一转变创造了由提供电子记录的公司组成的新行业,这些公司负责电子记录系统的安装,以及排除系统故障的服务。

但由于相关服务的推出过程有些草率仓促,这一转变也给医生、病患和政府制造了一些让他们头疼的问题,甚至比这更糟。但这其中会不会存在投资机会?

对投资者来说,电子档案的第一个时代已被证实是有利可图的,政府当时向该行业注入了数百亿美元。这一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是美国一家以电子病历为主的医疗信息技术供应商Cerner(CERN),该公司的股价曾经从2009年的10美元跃升至2015年的70美元。不过这一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在那之后,Cerner的股票一直停滞不前,该公司一些竞争对手的股票也跑输大盘。大多数医院和医生办公室都已经建立起电子记录系统,同时来自纳税人的支持也正在枯竭。

然而尽管如此,电子健康档案(EHR)正再次成为热门投资领域。新一代公司正在竞相改变这一行业,大型科技公司也对此很感兴趣。

一些投资者认为,包括Cerner在内的主要行业参与者最有可能从这一趋势中获利,因为它们已经进驻了医院。

金融服务公司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师史蒂文·哈尔珀(Steven Halper)称,“已经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他对Cerner和NextGen Healthcare(NXGN)这两家公司的评级均为“增持”。

另一种趋势可能会有所帮助。医生们的账单仍主要是按服务收费,但保险公司和政府相关项目已逐渐转向更多以治疗结果为基础的支付系统,这将迫使医院证明他们确实在改善病人的生活境况。

这一转变是管理10亿美元规模基金Parnassus投资组合经理罗伯特·克拉伯(Robert Klaber)去年买入Cerner股票的原因之一。Cerner在人口健康管理方面的业务正在增长,该公司帮助医院跟踪病人的行为以改善他们的长期健康状况。

克拉伯说:“随着这一趋势的逐步发展,这项业务的规模将在未来五年内扩大两倍,从大约3亿美元增至9亿美元。”Cerner去年的收入为54亿美元。Cerner公关部门主管乔·曼达希纳(Joe Mandacina)称,“公司的内部口号是,数字化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现在已经有了数据,数据组织也已形成,接下来,围绕人工智能进行的预测分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都有可能随之而来。”

Cerner去年还赢得了一份100亿美元的合同,为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开发一个EHR系统。

经历了艰难的2018年之后,2019年Cerner的股价已经反弹,市盈率为24倍,略低于五年平均水平。

Cerner此前承诺会更加关注股东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激进投资机构、对冲基金Starboard Value最近发起的一项行动的回应。过去几年由于大量的软件开发投入,Cerner的营运利润率下降。现在,该公司的目标是提高运营利润率,并开始每年向股东返还超过10亿美元现金。Cerner持有的现金多于债务,因此可以说过去该公司在这方面有些吝啬。今年2月,Cerner宣布将开始派发每股15美分的股息,按此计算该公司股票收益率略低于1%。Cerner还计划回购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约占其市值的7%。

电子健康档案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这项业务在2009年才真正起步,当时作为奥巴马政府刺激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国会通过了《医疗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和临床健康法案》(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Economic and Clinical Health Act)。政府向该行业注资380亿美元。医院的采用率从2008年的9%飙升至2017年的96%。大多数医生的办公室也安装了相关系统,到2017年已有86%的医生使用EHR,较2008年的42%大幅提高。

这些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促使医疗机构立刻开始升级系统。研究显示,每个医疗服务提供者前期支付1.5万至7万美元的费用,具备资格的医生会获得至多6.4万美元的政府报销,部分取决于他们接受了多少被纳入医疗补助方案(Medicaid)的患者。每年的系统维护费用约在4000到8000美元之间。

政府对该系统的使用设了一些要求,以确定医疗服务提供者是否真的把电子档案用于工作中,以及他们是否有资格获得报销。一些大公司想出了如何有效满足这些要求的办法。Medicomp Systems首席执行官戴维·拉罗(David Lareau)称,“对那些之前就占据主导地位、现在仍拥有这样的实力的EHR供应商来说,满足这些最低要求非常容易。Medicomp Systems研发更能帮助医生工作的医疗纪录软件。

目前有几十家公司提供这样的服务,但有两家公司占据了该行业约一半的市场份额:Cerner和私营公司Epic。

IBISWorld的数据显示,规模第三大的公司是Allscripts Healthcare Solutions (MDRX),市场份额约为12%。金融服务公司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师哈尔珀表示,在留住客户方面,Allscripts遇到的麻烦比竞争对手更多。Allscripts去年股价累计下跌18%,在最近的一次电话会议上,该公司称客户正在重返其平台。

自从2015年联邦政府投入的资金开始减少以来,这一行业就一直遭受着宿醉(过量饮酒后的恶心、头痛反应)式的折磨——电子档案并没有给医疗保健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实际上,根据去年的一项调查,大多数医生称他们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系统也频频出错,接受Kaiser Family Foundation调查的患者中,21%的人说他们发现自己的档案出现错误。

此外,不同运营商的系统往往互不兼容,迫使医生使用低技术手段传输信息,增加了延迟和出错的可能性。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由于该行业进展缓慢,包括大型科技公司在内的一些公司开始注意这一领域。

苹果公司(Apple, AAPL)于2018年为iPhone推出了一款名为Health Records的工具,该工具可以获取医生和实验室的EHR数据,然后把数据传到用户的手机上。

去年11月,亚马逊推出了一款名为Amazon Comprehend Medical的产品,该产品可以分析患者病历。IBM(IBM)的人工智能医疗项目Watson Health也在研究EHR,不过该公司去年6月宣布该部门进行了裁员。

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 (GOOGL)也在进军这一领域。该公司聘请了Geisinger Health System前首席执行官来运营其医疗保健业务。Alphabet的云医疗应用程序编程接口(Cloud Healthcare API)使开发人员能够分析不同的电子健康记录数据类型。该公司还在2017年申请了一项医疗分析系统的专利。

谷歌的发言人表示,这项专利与2018年发表在一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有关。来自谷歌及其研究伙伴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已经在使用深度学习程序来进行基于原始EHR记录的医疗预测。

研究人员称,“我们相信,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各种临床场景,提供更加准确及更具扩展性的医疗预测。”

尽管如此,一些投资者对这些科技巨头能否主宰这一行业持怀疑态度。

Parnassus的克拉伯说:“苹果从用户手表上获取大量关于用户健康状况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并没有经过精心汇总,苹果也没有把这些数据传输给医院的业务,医生不太可能从用户的手表上读取这些指标。”

其他规模较小的医疗保健公司也推出了利用电子档案帮助医院追踪病人健康状况的产品,类似于Cerner人口健康部门的做法。其中之一是Evolent Health (EVH)。投行Cowen分析师查尔斯·赖伊(Charles Rhyee)称其为“一家以技术赋能的咨询公司”,因为它既提供技术,也提供现场实地咨询。

“这是投资于这一趋势的最直接方式之一,”赖伊表示。他对该公司股票评级为“跑赢大盘”。尽管该公司一直在亏损,但预计明年将实现盈利。

Evolent首席执行官弗兰克·威廉姆斯(Frank Williams)表示,公司整合了来自医生、检测机构和药店的患者记录,“这样就能获得有关服务对象更多的信息,并能在高危患者发病前很早就发现他们。”

该领域的另一家公司是Health Catalyst of Salt Lake City,该公司的软件从病人和账单记录以及其他来源获取数据,以便为医院的财务和医疗管理提供指引。Health Catalyst在上一轮融资中估值超过10亿美元,该公司在4月份秘密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文件。

IT咨询公司CTG注册护士达纳·本辛格(Dana Bensinger)称,最终,赋权患者意味着给予他们对档案更多的控制权,并通过标准化任何人都能访问档案信息。CTG为医院和医生提供归档系统和医院合作的公司会变得很有价值,因为这些公司可以组织信息并预测结果。他说:“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认为这是趋势发展的最终方向。”

 

翻译|康路

版权声明:《巴伦》2019年5月17日报道“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Are Becoming a Hot Investment Play — Again”。《财经》获道琼斯旗下《巴伦》(Barron's)在中国大陆独家授权,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投资建议不代表《巴伦》倾向;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09821号-1
  • 法律声明: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 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商业媒体及纸媒请先联系:Juankang@barron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