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译了《原则》,《原则》改变了我
文 | 刘波
编辑 | 彭韧
2019-11-07 01:14:29
《原则》这本书所提供给我的教益,远远超过了许多部门类的知识,它所提供的是很多关于人生本身的真理。

今天非常荣幸来参加这场读书会,并向大家分享我阅读《原则》这本书的一些体会,分享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悟。我是《原则》这本书的第一译者,当然译者也是读者,只是我“近水楼台先得月”,比较早地阅读了这本书。

 

同时我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感受和体悟的过程,像《原则》这样的书,通过把达利欧的生命感悟同我们自己的人生历程相对照,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启发,而这样的启发可能是因人而异的,那么这里介绍的是我的一些个人性的体会。

 

回想起最初接触《原则》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曾经犹豫要不要翻译。我之前翻译的大多是学术类书籍,因为我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研究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并撰写评论,所以翻译这些学术类书籍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而翻译《原则》这样的企业家写的书,究竟对我自己有没有用,我当时还是比较疑惑的。

 

但真正阅读并着手翻译之后,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这本书所提供给我的教益,远远超过了许多部门类的知识,它所提供的是很多关于人生本身的真理,同时我真诚地觉得,《原则》这本书给我的个人生活带来相当大的改变。

 

我觉得《原则》这本书有很多重要的特点。一是高度的真实性,达利欧非常坦诚地把他所有的人生经历和感想呈现在我们面前,没有什么矫揉造作的地方,也没有故弄玄虚地讲什么太虚的东西,而都是显明易懂但真正要落实到实践中又不容易的一些道理。

 

二是这本书的指导性。本书所倡导的基本的做法——确定自己的原则并且切实地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很有执行性。而且很多具体的原则,我们一看就懂,可能很快就能转化为第二天的行动。

 

三是这本书的开放性与读者友好性。这主要是达利欧自己有很丰富的经历,既是企业家,也是意见领袖,也是学者和研究人士,因为他自己的人生覆盖了极为广阔的内容,所以我们作为各个不同领域的读者,总能从中发现适合于指导自己的东西。

 

那么我作为一个具体的读者,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我总结为四句话:“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归责、自我进化。”这里的基础是存在着一个现实存在的我,和一个超脱于现实的我的“超我”,要有“超我”的意识。“超我”超然地、冷静客观地看待工作与生活之中的我,根据客观的优秀、成功标准对这个我进行评价。

 

比如说我们度过每一天,这一天我做了什么,付出了多少努力,有多少进步,有什么失误和不足,都由这个“超我”进行评价,这个就叫做“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纠正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因为自己的不努力,或者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而导致的失败,或者与他人竞争中的落后,要主动地自我归责,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推给环境。在自我归责的基础之上不断改进自我,一方面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拥有积极上进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让自己一步步地变得越来越好,这个就叫做自我进化。

 

而自我进化的结果是什么?我认为是要把这个“小我”融入到自然和社会的客观秩序之中,充分利用现实提供给我们的条件,为自己赢得机会、财富、名誉等等,另一方面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极度的客观和极度的透明。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努力,应该说都很不容易,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但我们要思考能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而只有在我们发现和领悟了现实社会的运行规律之后,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达利欧成功不成功?他已经非常成功了,但他还是要努力地去不断认识金融市场,认识社会,认识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纷繁复杂的、汹涌的现实洪流,只有认识才能掌握和顺应这样的洪流,而不是被洪流淹没。达利欧近年来研究债务危机,对历史上世界各国发生的几十次债务危机进行分析和总结,寻找其中的规律,以做好对市场预测,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只有我们不断地追问真实,真实的市场,真实的经济,真实的人,我们才能利用这种真实去实现我们的价值。而如果发现我们找到的逻辑和做出的决策,不符合真实的市场规律,我们就要及时地调整,以使我们的模型变得更完善。而这种不断逼近真实,不仅仅是金融市场,还要洞悉和体察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的变化,始终要确保自己占得先机。达利欧是一个做企业的人,但他只是一个企业家吗?并不仅仅是,他还是宏观经济的观察者和思考者,社会上的意见领袖,并对心理学和人性有深刻的洞悉,这才是他成功的关键。

 

刚才说了要把“小我”融入到客观的秩序,那我们在试图这么做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通过读《原则》,我的体会是Ego对自己的影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Ego,也就是自我意识,当然Ego能让我们保持自尊,能鞭策我们奋进,去逐渐成为我们对自己所期许的那个理想的人,Ego有它的积极作用。

 

但Ego也有负面作用,比如我们总希望自己是对的,自己比别人优秀,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因此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经常倾向于否认错误,文过饰非,或者推卸责任;如果别人比我们对,比我们优秀,我们可能会否定别人的好处,甚至是去嫉妒别人。同时,我们的Ego总是驱使我们去博取别人的肯定,比如我们每天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形象,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Ego试图取悦自身,我们是在Ego的驱动之下做事,这导致我们会做出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了长期的积淀,对自身的长期性的培育。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超越Ego,意识到Ego对我们行为的驱动作用,权衡取舍,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首先是我们不用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中,要有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并基于此做出自己的决策。此外我们需要看到并学习别人的优秀之处。正确的东西、好的东西、高效的东西,不一定是我们身上具有的,很可能是别人身上具有的,或者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把这些好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不断地克服自己和完善自己,不断地进化。

 

这里我可以以一个直观的形象来说明。我们知道宇宙无限广阔,而地球只是宇宙中很微小的一个点。这跟我们在社会中的处境是一样的,我们就像宇宙中的地球一样,在社会中不断地转。宇宙或者说社会本身,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这也意味着很多机会,而我们需要去体察这些启示,这样我们在不断转动的过程中,就能不断丰富和发展自我,尽最大可能地使我们的行为融入到宇宙的秩序中。我们不是追求财富、荣誉和地位,而是我们这种顺应天道的努力,为我们带来这些世俗的代表成功的东西。

 

比如在《原则》这本书里,达利欧是偶然地接触到了九型人格的理论,发现人和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着的知识,达利欧发现这个知识,为自己所用,就能带来企业之内的组织和管理方式的革新。达利欧并不是心理学的专家,但最重要的是要有锐利的眼睛,发现可用的东西,为自己所用。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小地球要不停地转,不停地想,同时要从广阔的宇宙中去吸取能量,这样就能丰富和强化自我。如果我们不想不学习,把自己看得很高,自以为是,总想单靠自己的那点能力解决问题,那最后可能就是一个封闭和失败的自我。

 

当然我们阅读这本书之前,应该有一些自我管理、自我进化的意识,然后再通过读书来做得更好,要是我们本来就没有这样的意识,单想通过读一本书就走向成功,那是不可能的,有进化意识,然后学习,然后巩固和强化自身,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我们不止是要读这本书,而是要体验这本书,实践这本书。知行合一,最重要的是实践,一开始我们可能不用给自己制定太多的原则,就几条,比如每天用一定的时间来学习和充电,减少玩手机和微博的时间,能落实到位,就比只想不做要强。我觉得我们不要把《原则》这本书供着,而应该把原则,把达利欧作为朋友,与我们亲切地交谈,我们每天读上几页,并比照自己的实践,来更好地体悟这本书。就像我们买一个跑步机,买跑步机只是一个开始,真正地去跑步,去健身,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基本的体会。因为我不是专门做金融和企业的,所以说的可能比较形而上,比较虚,但这是我的真实的体验,我自己的确从中受益良多,我也遵循《原则》一书所提出的极度透明原则与大家分享。感谢大家付出时间和耐心。说的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作者刘波为《原则》中文版第一译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言论及公共政策主编,资深媒体人,译有十余本学术类著作,曾被中信出版社和《经济观察报》评为2017及2018年年度译者,本文为刘波为《巴伦》第二期读书会“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读懂《原则》”所准备的发言稿)

 

  •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09821号-1
  • 法律声明: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 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商业媒体及纸媒请先联系:Juankang@barron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