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翻倍,商汤唤醒港股科技股
文 |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林一丹 编辑 | 苏昊、康娟
2022-01-04 19:39:40
人工智能赛道进入新投资周期,在内部盈利和外部监管的压力下,商汤科技仍有长期上涨的理由。
1月4日,商汤科技(商汤-W,0020.HK)再度高开,盘中股价一度涨超20%,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截至收盘,该股报8.20港元,市值2729.2亿港元。

这家AI公司的上市历程充满戏剧性:被列入美国财政部“非SDN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名单”后,商汤科技于2021年12月中旬暂缓上市进程,又在一周内迅速重启IPO,3.85港元的发行价为此前招股区间的下限,但自去年12月30日上市起即表现不俗,股价高开高走,前四个交易日累计涨幅高达112%。
商汤科技方面没有回应《巴伦周刊》中文版的置评请求。本刊曾在此前的报道中指出,商汤科技获得高估值的原因包括:标的在港股市场的稀缺性、公司业务在AI商业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以及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技术形成的护城河优势。
2022年,商汤科技所处的硬科技领域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市场周期。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夏春对《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商汤科技IPO的结果,给接下来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股赴港上市和重新估值开了不错的头。广发证券(香港)高级策略师郑新煌认为,整个硬科技行业在港股市场受到追捧将是大势所趋。

标的稀缺性推动短期飙升,该打开对AI板块的想象力了?

郑新煌认为,商汤科技在上市前几日的暴涨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硬科技公司是港股市场的稀缺标的,市场对其有所偏好,另一方面,交易层面上,商汤科技的流通盘不是特别大,资金入场可能导致股价的快速拉涨。
夏春告诉《巴伦周刊》中文版,在商汤科技IPO中,基石投资者占大部分份额,总体上可能出现股份货源集中的现象。而且实际流通股数的比例很低,流动性因素驱动下,容易出现股价的大幅波动,目前来看换手率已经较高。
他认为,投资者看好中国人工智能的赛道潜力,以及商汤科技“AI第一股”的身份,也是其股价飙升的因素。
2021年,国内“AI四小龙”的上市之路充满坎坷——依图科技终止了上市申请,云从科技和旷视科技冲刺科创板过会后尚未有进一步进展。但是,仍然亏损的商汤科技终于在去年末上市,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人工智能板块已经进入了新的投资周期。
中泰证券在2021年12月30日的研报中指出,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人类进入以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为代表的经济新周期,AI量产时代已至,人类少有的技术型突破正逐步释放生产力,创作者将迎来人工智能的黄金10年。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卢言霞表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日益繁荣,也正在逐步回归理性。行业参与者一方面深化AI落地,另一方面回到技术本身寻求更多突破。技术进步,技术与场景的结合,将培育出更多打破原有产业边界与业态的创新型应用。”
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或将有助于商汤科技在新周期中实现规模效应。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通过其专有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实现人工智能模型的量产,再将模型部署在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四大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据IDC统计,2021年上半年,中国前五大计算机视觉厂商为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海康威视、云从科技和创新奇智;从规模上看,前五大厂商已经能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同期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达9.9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33.0%。
而在“十四五”相关政策的密集催化下,人工智能作为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产业水平将推动赛道关注度和估值锚得到进一步提升。中泰证券认为,得益于过去几年的大投入及布局,人工智能处于高景气度的快车道上,预计人工智能确定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的重要生产工具,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将越来越深入,资本市场也将持续保持高关注度及高警惕度。
国泰君安则认为,商汤科技被列入美国财政部黑名单,市场或将此解读为对公司技术优势的认可,且由于目前公司业务集中在中国内地,市场广阔,增长依然可期。据招股书,截至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85.5%的收入来源于中国内地,其余来自东北亚、东南亚、中国香港和中东地区。该机构认为商汤业绩与估值提升空间巨大,虽股价已大幅上升,不排除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亦有观点将商汤科技的上涨归结于短期买入,并认为这种涨势不可持续。
国信证券(香港)研究部副总裁程嘉伟(Gary Ching)在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表示,商汤科技在上市之初的股价上涨是因为估值合理,且由于近期市场上缺乏有热度的公司,投资者希望买入商汤,在一两天内赚钱。在他看来,这种趋势不会持续下去,因为“公司仍然面临很多坏消息”。
中泰证券亦称,上市前被美国纳入黑名单,显示出商汤科技未来可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及其他国家有关隐私及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普遍复杂且不断演变,公司面临法律监管风险。
《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长期而言,投资者需要持续关注商汤科技的增长态势能否延续,以及盈利拐点何时到来。在其股价短时间内疾速翻倍的前提下,投资者不得不考虑业绩承压对高估值的反噬。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商汤科技的经营亏损和净亏损不断扩大,其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的客户增长有放缓趋势。
没有大量南向资金,撑不起港股硬科技公司
基于港股整体行情的颓势,不少机构看到了港股科技股的新投资逻辑和后市股价修复的可能性。
据Wind数据,恒生科技指数2021年下跌32.7%。成分股中,腾讯控股(0700.HK)、美团-W(3690.HK)、京东集团-SW(9618.HK)、阿里巴巴-SW(9988.HK)、快手-W(1024.HK)、哔哩哔哩-SW(9626.HK)等均录得两位数跌幅。
广发证券(香港)高级策略师郑新煌告诉《巴伦周刊》中文版,软科技公司在恒生科技指数中所占的权重大约为65%,硬科技占35%。目前,港股市场上有不少软科技的巨头,它们在经历了波动后,一些不确定性已经得到了缓解,依然是中国经济的动能所在。他说:“未来港股市场上,软科技和硬科技企业将旗鼓相当。目前港股市场还没有市值较大的硬科技公司,未来港股市场也有赖于一些硬科技独角兽的上市来增强市场实力。”
申万宏源在前述报告中指出,TMT的“软硬科技”存在产业链联动和传导,硬科技的成熟将导致软科技产业更成熟。而从国内投资视角出发,便于投资的港股比投向欧美股市容易。因此,国内投资者去港股投资“软科技“的估值体系,预计会和以前不同。申万宏源还预测科创板、港股和北交所将承担更多科技力量。
国金证券认为,政策监管框架尚未完全清晰,港股互联网科技板块短期内恐仍维持区间震荡,但对于已跌至历史估值区间底部的龙头标的,其收益增长和估值匹配度上的相对优势愈加显现,长线资金已进入布局窗口。此外,数字经济领域有望围绕“硬科技”等方向出现新趋势和新的增长点。
不过,仍有分析人士对科技股及港股市场表达了谨慎的情绪。
惠誉评级亚太电信、媒体和科技部主干团队主管Steve Durose对《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亚太科技行业从2020年和2021年的挑战中复苏将是一个缓慢的进程。”鉴于经济不确定性及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抑制现金流增长,该机构认为2022年亚太科技行业平均营业现金流的提升幅度不大。
广发证券认为,投资策略上,港股弱势震荡格局或将延续。2021年11月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降准等“稳增长”政策逐步出台,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2022年的经济要维持稳定。不过美联储 Taper 节奏加快,英国加息略超市场预期,市场倾向于美联储加息节奏也有可能提前,海外流动性拐点将至。
郑新煌坦言,现在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恐很难支撑更多大规模的上市或中概股回归,近期港股的南向资金与去年年初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大量南向资金的流入,支撑一些硬科技公司的上市可能会比较吃力,估值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压力。同时,对美联储缩表和加息的预期也令全球流动性表现不那么乐观,所以主要增量要更多期待南向资金。
夏春则认为,不必过度担心香港市场承载中概股回流和内地企业境外融资需求的能力和吸引力。而考虑到较低的估值水平,2022年港股市场很可能是均值回归的一年,当然市场更为强劲的上涨还需要企业盈利上修和更加明朗的监管政策等利好因素。
文 |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林一丹
编辑 | 苏昊、康娟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




新年第一课!一起来读书
医疗板块一直是投资热门行业,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备受瞩目,在当前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阶段,2022年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机遇在哪?
来巴伦VIP读书会找答案吧!
1月6日(星期四)19:00-20:30,巴伦VIP读书会将举行第11次线上共读活动。
本次共读活动将由动脉网蛋壳研究院院长,国家互联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姜天骄担任领读嘉宾,带领大家阅读书籍《投资最重要的事》
姜天骄将撷取投资备忘录中的精华内容,并结合健康医疗投资领域,跟大家详细分享他从书里获得的投资启示。
现在起,转发活动海报至朋友圈,即可添加巴伦V助手(微信:Barrons008),凭朋友圈截图免费领取直播名额!

  •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09821号-1
  • 法律声明: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 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商业媒体及纸媒请先联系:Juankang@barron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