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改革压实,医疗生态反哺综合金融,中国平安长期韧性凸显 | 公司观察
文| 梁沐
编辑 |王亦儒
2022-11-01 23:26:15

“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么你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当前的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或许是检验巴菲特这句名言的最佳时机。

作为A股保险板块唯一一家派发中期股息的保险公司,10月20日,中国平安正式发放2022年上半年年现金红利,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92元(含税),合计派发股息约98亿元,106.60亿股A股投资者分享这一盛宴。作为公认“派现”最大方的上市公司,自2012年以来,中国平安累计分红总额高达2383.72亿元,年分红总金额连续10年增长。

与2021年中期分红的每股0.88元相比,中国平安今年派发的中期股息同比增长4.5%,高于4.3%的上半年营运利润同比增速,这不仅延续了中国平安自上市以来持续至今的丰厚分红特点,更显示出公司的经营韧性与市场潜力。

与长期丰厚分红相对的是,中国平安的股价和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最低位,投资价值已然凸显。截至11月1日收盘,中国平安A股股价为37.46元,而其每股净资产为46.43元,平安股价已经低于每股净资产,也趋于接近32.90元的每股未分配利润。

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中国平安在2022年三季度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同比增长3.8%至1232.88亿元;基本每股营运收益7.06元,同比增长4.7%;从投资回报来看,年化营运ROE(净资产收益率)达19.9%。

而从业绩上看,平安的综合金融、寿险改革及医疗健康生态圈的进展均有超出市场预期的表现,多管齐下助力公司业绩的稳健增长。

《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无论基于指标分析,还是基于对企业及保险行业的基本面分析,中国平安均已具备较高配置价值。投资者是时候践行价值投资大师格雷厄姆的寓言了:保持冷静和机敏,以应对“情绪很不稳定的市场先生”。

“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相互赋能

一直以来,中国平安坚持综合金融的经营模式,旗下保险、银行、资管等各个业务板块既交叉协同,又独立运营,是推动中国平安业绩增长的“三驾马车”。从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来看,平安综合金融的各业务单元板块的协同效应更加凸显。

平安寿险持续推进“渠道+产品”改革,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从三季报来看,平安的寿险主业在科技赋能和医疗健康服务的加持之下,仍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864.86亿元,同比增长17.4%。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队伍产能持续提升,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超22%。

平安产险业务规模则继续稳健增长,业务品质保持良好。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2,220.24亿元,同比增长11.4%;同时持续加强科技应用,驱动经营服务线上化。“平安好车主”APP 作为中国最大的用车服务APP,注册用户数突破1.66亿,累计绑车车辆突破1亿。

平安银行今年前三季度表现稳健,资产质量保持平稳,净利润增速超过两位数。平安三季报显示,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82.65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净利润366.59亿元,同比增长25.8%。分析人士点评,平安银行在资产规模站上了五万亿元台阶后,布局也在慢慢走向稳健,从争规模转为了调结构,从做产品转为做客户,从高创收转为高质量。

从各业绩板块来看,在行业普遍承压之下,得益于综合金融带动、寿险改革深化、医疗生态提速,平安仍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平安加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成为催动平安金融主业持续增长的润滑剂。

实际上,平安医疗的健康生态圈正在以创新为核心加速布局,立足于健康管理、居家养老、高端养老等核心需求,赋能金融主业,并进一步通过助推综合金融服务实现长期稳健的增长。

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1100亿元,业务发展稳健。与此同时,医疗健康服务正在与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实现深度绑定。截至2022年9月末,在平安近2.28亿个人客户中,有超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

在医疗健康与金融的深度结合实践中,平安创新推出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即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结合,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赋能金融主业的同时,综合金融也助力更加优质的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升级。

在支付方,截至2022年9月末,累计付费个人客户数近1亿。同时,中国平安持续推进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前三季度覆盖企业客户超4.7万 家,服务企业员工数超2000万。

具体到产品方面,例如医疗领域的“平安臻享RUN”,提供互联网问诊、医院探视、上门康护、重疾二诊、在线问诊等服务,平安独立于其他险企产品率先形成“保险+健康管理”的新模式,线上医疗服务与线下医疗资源打通后,将联动响应客户日常的健康管理需求,大大提升效率与服务质量。

在服务方,参与方正集团重组后,中国平安更好地整合医疗资源与产业布局,健康服务覆盖了健康管理、亚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病管理、养老管理等五大场景。截至2022年9月末,在国内,中国平安自有医生团队与外部签约医生的人数超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1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及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加强的背景下,健康管理、养老等产业显然存在极大的市场空间。行业层面,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个人养老金抵扣个税优惠的政策:对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收入实际税负由7.5%降为3%。这一政策有利于减少养老负担,也对保险行业形成长期利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寿险改革深化推进,创新渠道表现亮眼

财报显示,平安持续4年的寿险改革仍在持续深化,“渠道+产品”的多方面均在通过创新进行高质量转型和升级,进而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尤其在渠道方面,银保渠道借助银行业务的高位增长,进一步夯实了平安的综合金融战略基础。财报披露,平安寿险与平安银行深化融合,银保新优才队伍坚持严选增优,引入高学历精英,目前该队伍已招募超1,000人,超九成拥有本科学历,业绩贡献逐步提升,下一步发展潜力较大。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在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寿险行业中,银保渠道成为增长第二曲线。中国平安率先将平安银行原财富管理板块业务与银保业务打通,建设兼具职业和创业特征的“平安银行家”队伍,通过“产品+生态”的横向体系,以健康、康养、信托等产品组合完善客户全方位配置需求,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平安寿险与平安银行深化融合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外部银行的合作,并提升队伍专业化程度,实现业务稳定增长。为满足客户需求,平安寿险持续完善银保化产品体系,三季度推出“御享年年”增额终身寿新产品,上市后即获得渠道及客户认可,销售态势向好。

东兴证券研报则指出,依托平安银行优质客户资源,公司有望在银保这一高增长赛道中占据优势地位,构建负债端增长“第二引擎”。

除银保渠道外,平安也在推动传统的代理人渠道队伍规模的稳定和结构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自从对代理人队伍进行精细化分层运营以来,钻石队伍的培养和扩张就是渠道改革的重中之重,这部分队伍最为成熟,收入和业绩贡献也最高。2022年前三季度,钻石队伍人均首年保费是整体队伍的4.8倍。

在社会方面,平安寿险也通过探索社区网格化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探索,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经营,平安寿险社区网格化模式已在25个城市进行网格试点,目前已组建了超4000人的高素质网格化专员队伍。在这些渠道的创新实践下,平安试点“孤儿单”(指与平安寿险终止代理关系的代理人在代理关系终止之前所代理销售的有效保单)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了超17个百分点。

在寿险改革背景下,多渠道的深化拓展带来了客户覆盖的提升和综合金融保费的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团体业务综合金融保费规模达147.27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对公渠道保费规模同比增长25.0%。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险企投入支持实体经济,机构看好行业复苏

平安三季报的另一大新亮点,在于其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的披露。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覆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建项目,护航“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规划;平安绿色投融资规模约3198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约1842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产品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105亿元。

不仅是平安,保险全行业都在三季报发布时,较集中地宣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计划,体现出险企对ESG尤其是环境及社会价值投资的重视。近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先后发布公告称,将累计投入逾10.2万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金融的天职和宗旨是服务实体经济,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着力点,要为实体经济和国家重要战略、重大建设引入“活水”,保驾护航。

险企在服务实体经济与民生保障方面的持续投入不仅有利于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促进金融普惠创新,也将从产业链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为企业本身带来投资利好。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保险行业还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今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同时将ESG纳入风险管理体系。显然,上市险企践行和推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和“硬要求”,其对ESG的重视和投入将成为确定的趋势。例如,此前中国平安就和中国人保(601319.SH)率先探索“碳汇险”等绿色保险产品,助力企业探索将碳排放权转化为实际利润。

在综合金融稳健增长、寿险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机构普遍看好保险行业和中国平安长期发展前景。

一方面,尽管权益市场动荡,利润端继续承压,但9月财险保费延续强劲复苏态势,平安财险同比增10%,保持强劲两位数复苏态势。另一方面,寿险贡献的营运利润不断增长,NBV(新业务价值)整体边际有所改善,队伍结构的优化也不断持续。

三季度,汇丰晋信知名基金经理陆彬旗下管理的多只产品对中国平安进行了增持,权益仓位有所增加。陆彬称,经过近几月的市场调整,部分行业和个股,估值风险得到了充分释放。在陆彬看来,当前股票市场风险溢价显著高于历史均值,权益资产存在较大吸引力,这意味着风险可能有所降低。

中信建投、安信证券、东吴证券等多家机构指出,虽然仍存在市场波动、代理人规模持续下滑等风险,但财险高景气度延续、寿险估值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保险行业的稳步复苏仍是大概率事件。具体到中国平安,多家机构看好公司长期转型成效,认为目前PEV(股价与内涵价值比)处于历史低位,投资价值和增长潜力较高。

文| 梁沐
编辑 |王亦儒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投资建议不代表《巴伦周刊》倾向;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09821号-1
  • 法律声明: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 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商业媒体及纸媒请先联系:Juankang@barron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