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不断升级:中国平安的发展韧性 | 公司观察
文 | 任雨 编辑 | 李奥
2022-02-01 10:15:23
2021年是验证企业韧性的大考之年。疫情的反复带来全球供应链短缺,叠加能源危机和接连不断的地缘贸易摩擦,即使是各行业的传统巨头们,也都面临着竞争加剧、转型不力的压力。

对于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而言,过往一年的一切行业主题和企业目标都关乎于“强韧性”和“反脆弱”。根据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的论述,具备“反脆弱性”的企业能够应对混乱和压力,展现出强悍的韧性。而在这个被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称为“VUCA”时代的商业世界中,如何依托核心战略,抓住业务的基本盘,用长期主义度过寒冬,克服周期的考验,对抗易变、复杂、模糊、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则成为了摆在大型企业面前尤为突出的课题。

中国平安,就是2021年“强韧性”主题之下的的一个鲜活企业案例,诠释了大企业如何通过全局视角和前瞻性领导力,驱动数字升级、文化升级、战略升级,用三大维度协同转型拥抱趋势,构筑竞争基底,稳健托住风浪中的巨轮航行路径,推动企业组织驶向长期强韧的业务增长与迭代。

数字化升级:从“跟随趋势”到“嗅到时代”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趋时适治而已。”这句古话同样适用于今天所处百年未有之变局,也是中国平安对于2021年发展逻辑的回答,其中一个关键的逻辑,就是加快数字化升级。
“21世纪,数字化浪潮来袭,将进一步在各行各业引发颠覆式革命,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式。我时常坐在办公室都感到诚惶诚恐、提心吊胆,担心一不留神就落后于人,不知不觉就被数字化时代所淘汰。” 2021年,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署名文章中剖析了对于数字化战略升级的理解。他认为,数字化将在战略、组织、管理、运营、人才、服务等方面,带来企业实践上的系统性变革以及“先知、先觉、先行”的经营决策,成为助力中国平安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和“领头雁”,并进一步基于企业经济来赋能行业与社会。
近年来,平安的数字化转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努力构建数字客户洞察、数字营销、产品创新、风险控制和运营的核心竞争力。平安重视科技研发和应用创新,AI、区块链、云计算三大技术得到协同发展,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已取得战略主动。
发展数字经济,关键是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截至2021年三季度,平安已拥有超过二十余个科技研发实验室和六大科技创新研究院,拥有超过3.6万余件核心科技专利,其中金融科技及数字医疗专利申请数保持全球第一位,并将人脸识别、微表情识别、声纹识别、语音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技术渗透到大量业务景,实现了多项业务的自动化和线上化,例如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基于领先的医疗健康平台,为3.6亿用户提供领先的在线医疗服务;以科技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全国100多个城市治理现代化,并以村治、产业和惠农为抓手积极建设数字乡村。
全面数字化战略不仅需要顶层设计,也是中国平安近年来推动“金融+科技”业务转型的指导性方针。利用数字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赋能传统金融业务。相应的商业实战案例无处不在。例如平安普惠通过微表情技术,分析客户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从审贷入口就严控高风险客户进入,减少了33%的信贷损失,而这项成果的研究报告也由此登上了《经济学人》成为商业案例;再例如曾拥有数万名员工的平安张江后援中心,近年来已逐步完成智能化改造,由AI完成超过80%的电话客服工作;平安车险极速理赔则是通过AI学习、掌握和识别6万种汽车、2400万种零部件的图片,帮助客户在平安好车主App上用不超过3分钟时间完成自助理赔,推动近700万件的车险报案完成自动查勘。
“司势者可掌未来”。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传统金融行业当前所面临的最重大转型趋势,毫无疑问,这个关键词正是数字化。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1月20日,银保监会进一步制定并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包括总体要求、战略规划与组织流程建设、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数据能力建设、科技能力建设、风险防范、组织保障和监督管理等七部分,并要求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在2025年之前取得明显成效。
围绕一系列宏观政策和行业指导意见,不难看出中国平安已通过这些年的数字布局走在了行业前沿,展现出了业务转型的及时性和呼应政策的灵敏性,在“十四五”时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数字经济浪潮中,提前找准了全新的战略定位,抢占了发展先机,并在业已铺开的一系列“金融+科技”的发展实践中,强化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平安团队执行力。据了解,此轮数字经济浪潮中,中国平安还将全面推行数字化战略,促进数字技术与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加快金融保险及医疗健康主业的产业升级。
文化升级:从“三心”到“三省”,以价值观牵引组织动能
公司的稳健发展既要正确战略引领,也要基于企业文化的基因。
事实上,如果翻开这家公司三十余年以来的成长路径,中国平安所坚持的“文化驱动”、“客户导向”和“创造价值”在每个重大的时代节点,都对组织和业务的蜕变产生过巨大推动作用,让组织得以主动出击,实现自我变革。
在2021年寿险高峰会上,马明哲回顾了平安人寿27年的发展历程,并从历史、文化、科技等三重维度系统性剖析了企业改革路径。面对以代理人渠道为核心的寿险改革驶入深水区,马明哲号召“平安寿险改革刻不容缓、别无选择”,并围绕寿险经营的挑战连发三问:何为“初心”,何为“用心”,何为“恒心”?
通过叩问“三心”,从新价值文化层面阐释了寿险改革的组织精神和经营理念:在风险规避、经济补偿的保障属性中,团队应当寻找爱与奉献的“初心”,聚焦细节与毅力的“用心”,坚定持续奋斗的“恒心”,用三心重塑企业价值,重新起步探索,不忘创业精神,做“有温度的保险”、“为客户寻找理赔的理由”,以此帮助平安抓住当前业务改革的关键节点,走出改革深水区,加固传统核心业务竞争力,实现渠道、产品、经营的全面转型升级。

从企业精神的内观与重塑,到外部市场的客户价值聚焦,中国平安在2021年悉心梳理出“三心”到“三省”的组织文化链路。

文化驱动业务发展。1.8财神节期间,平安推出全新“金融管家”平台,依托具有高学历、高素质、高绩效的专业金融顾问团队,将为消费者答疑解难,协助规避各类金融消费风险,并一对一为客户定制精准的综合财务方案。背后体现的是“省心、省时又省钱”的客户导向思维与客户价值最大化的文化,省心:全新“金融管家”平台,智选产品更省心;省时:一个账户全掌握,财富生活更省时;省钱:少花钱办大事,精细盘算更省钱。马明哲在公开讲话中曾对此表示:“平安始终坚持一个初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专业让生活更简单,解决人民‘烦心、烦时、费钱’的烦事,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高质量服务。
文化增厚品牌内涵。2022年1月26日,Brand Finance发布《2022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中国平安以品牌价值546亿美元,位列全球品牌价值榜第21位,连续六年蝉联全球最具价值保险品牌!同期的《2022年全球CEO品牌守护指数榜》,马明哲位列榜单第70位、全球保险公司CEO第2位。Brand Finance 认为,上榜CEO能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员工、投资者和更广泛的社会需求,以可持续的文化模式驱动品牌和商业价值。
一直以来,在科学的顶层组织战略之外,良性的企业文化成为了不断驱动平安业务创新动能的另一大核心支柱。也正是基于从“三心”到“三省”的企业文化精神,平安集团得以在2021年精准定位“综合金融+医疗健康” 战略,驱动业务板块不断升级,并找到了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增长新引擎”,用创新的医疗生态拓展加深聚焦民生保障,连接社会价值,让发展有温度。

战略升级:现在时与未来时,从寿险改革到医疗健康生态圈

凝聚初心,战略先行。企业的航船才能在劈波斩浪、开拓航路的同时,持续自我焕新、校准业务战略,驭势而行远。回顾2021年,平安两大最关键的业务战略升级,则落脚于深化寿险改革和医疗健康生态圈升级。
2018年以来,平安敏锐地觉察到寿险领域的行业增长瓶颈,率先开启全面改革,聚焦“渠道+产品”的多维度升级,从渠道、产品、管理、文化四大方向全面推动改革项目落地,并不断提升构筑专业管理团队、高素质代理人队伍、综合金融产品体系和领先科技实力,以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2021年5月举行的平安寿险第25届高峰会上,马明哲进一步指出:“要让科技赋能成为平安第三次寿险改革的关键要素之一,让公司内部更好地服务业务同仁,进而帮助业务同仁更好地服务外部客户。”围绕寿险改革与理念焕新的深入推进,马明哲要求集团上下将所有寿险服务细节和日常团队动作全面梳理更新,严格执行到位,持之以恒提升,以战略为引领、以组织为主轴、以队伍为依托,以客户价值为依托,基于“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模式,加深传递平安保险服务的人文关怀理念。
同年5月,平安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正式布局康养产业;2021年7月,平安人寿宣布升级"平安臻享RUN",其五大健康医疗尖刀服务体系迈出了寿险改革“保险+健康管理”的重要一步。
而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战略框架层面,中国平安在2021年加速构建相应的医疗生态圈,通过扩大与14家单位有机协作,呼应集团战略创新而围绕金融与医疗两大板块之间的辩证关系。马明哲曾表示:“平安发展医疗业务,与公司金融主业紧密相关。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我们希望在传统保险的基础上升级,不仅做客户财务的保障者,更要做服务的提供者,紧密围绕着金融和保险的场景,构建核心竞争力。平安对于走出新模式非常有信心,过去几年我们也确实找到了感觉。我们将从医疗管理机构、用户、服务方、支付方、科技五方面加速构建医疗生态闭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巴伦周刊》中文版曾在2021年年末撰文指出:截至目前,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和金融主业的协同性已经逐步显现。数据显示,在平安超2.25亿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达3.2个,客均AUM近4.0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2.9倍。2021年,平安医疗板块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赋能超4.3万家医疗机构,惠及约112万名医生及322万慢病患者。
中国平安“综合金融+HMO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模式的探索尚在进行时,但成果的丰硕,给了他们更多的信心。
HMO即健康维护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属于管理式医疗的一种形式,通过与特定的医生、医院和诊所协商,为本地区的自愿参保者提供成套的综合医疗服务。2021年,平安积极参与方正集团重整,通过将北大医疗下属优质医疗资源,与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科技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截至第三季度,平安健康注册用户数突破4亿,累计咨询量近12亿,与18.9万家药店、超4000家医院、约1700体检机构、1800+健康机构建立合作。10月22日,投资者开放日上,平安健康披露了"融合HMO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会员制与O2O医疗服务三大模式"的战略2.0升级,推动最先进全面的线上线下整合的医疗健康服务。10月28日,中国平安首批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在北京、深圳两地同步挂牌成立,致力打造行业最佳健康产品与服务场景,发挥集团优势,以平安健康为医疗生态核心,协同医疗生态圈,进行本土化实践,并由此深化打造平安版HMO模式。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认为:基于平安过往布局的医疗生态圈体系,未来,健康服务业务作为其主营业务盈利的第二增长曲线,有望实现健康管理服务全流程应用以及与医药险产业链融合共赢。
察势智,驭势赢:顶层领导力是关键
全面数字化升级、底层文化重塑到危机驱动的战略转型,背后的逻辑是组织管理的长期主义和顶层视野,也得益于整个平安集团搭建的管理层领导力和董事长马明哲对长期战略的前瞻性和执行的把控力。
作为平安集团掌舵人,马明哲被业界认为拥有突出的机遇识别和趋势感知能力,其战略理念与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曾提出的“波特五力模型”不谋而合。所谓“波特五力模型”是指企业战略上体现出的“产品力、科技力、生态力、续航力、领导力”。从平安过去一年的实践看,产品力表现在寿险产品+改革的方向上,也包括其综合金融所体现出的产品协同力,让客户省时、省心又省钱。科技力,就是上文所述的先行一步、深耕十年的数字化战略。生态力,就是金融主业之外的四大生态圈建设,尤其是医疗健康生态,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核心技术,3亿多的线上用户规模以及和金融主业之间的生态反应关系。续航力实际上是体现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的力量,笔者认为,这个力是平安在过去一年抵御住了华夏幸福及寿险改革阵痛等风险挑战的内在力量。领导力是展现企业领袖及管理层的前瞻性及战略远见,平安“综合金融+HMO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的战略升级,展现了领导力的强度。可以说,“五力一体”式的协同效应,构筑了平安独有的“护城河”。
2021年,在诸多外部环境挑战下,平安的各项业务得以平稳推进,并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定力、敏捷和弹性,实现了企业生长的“反脆弱”和“强韧性”。综合金融布局实现稳健的业绩表现,寿险有困难,但非寿险金融业务表现强劲,“东方不亮西方亮”。医疗健康生态抓紧布局,不断取得新进展,打造“未来价值增长的新引擎”。33年来的周期跨越式发展,正不断验证平安集团的战略管理效能和前瞻布局能力:在弹性与定力之间,在变与不变之间,躬耕不辍,步步为营,坚持文化和战略的长期主义与复利思维,穿越周期,做时间的朋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与趋势共舞,才能帮助企业在的外部环境变迁之中,保持坚强的韧性。这也是三十多年来“敢为天下先”,充满战略韧性的中国平安给予市场与行业的一份启示与借鉴。
文 | 任雨
编辑 | 李奥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


  •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09821号-1
  • 法律声明: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 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商业媒体及纸媒请先联系:Juankang@barronschina.com.cn